
指数基金
近日,针对本版《看盘手记》提出“在底部区间,采取逆向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的策略,引起很多股民读者的兴趣。他们致电本报询问,应该如何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
定投首选沪深300指基
在我国,沪深300指数作为交易所发布的指数,相比一些商业机构发布的指数,具有更高的市场认同度;同时沪深300指数是由沪深证券交易所首次联合推出的中国统一指数,同时涵盖了沪深两市优质上市公司,这是其他指数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其次,沪深300指数的市场代表性强。从数据来看,沪深300指数的流通市值覆盖率达到59.8%,是市场代表性最高的指数,且沪深300指数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统一指数,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沪强深弱”或者“深强沪弱”对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在代表性上具有单边市场指数无法比拟的优势。
另外,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业绩优良。沪深300指数集中了中国证券市场最具价值的300只股票,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大盘蓝筹指数,涵盖了包括石化、银行、电力、运输、钢铁、电信、汽车、制药、家电等行业的龙头企业。
最后,沪深300指数的流动性良好。从股票换手率的角度分析,各主要交易所成份指数都具备较好的流动性。沪深300指数的2005年成份股日平均换手率达到1.06%,与其他主要交易所成份指数相仿。
今年中国刚刚推出指数期货,它们标的也是沪深300指数,投资者对沪深300指数战略性投资以及套利投资者对于沪深300 指数现货的需求大大增加。
“抄底”最适合指数基金
为何要青睐指数型基金?这是因为在底部阶段,多数普通投资者选股困难,有些股涨,有些股跌,个股严重分化,搞不好还会踏中“地雷”(如大小非减持股、业绩亏损股);若通过购入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型基金,可以回避选股问题,更能够轻松抄到底部,获取更多超额收益。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数据,11月30日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6.04倍,市净率2.46倍;相比之下,中小板动态市盈率36.90倍,市净率6.54倍。虽然中小板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中小板今年整体最高净利润增长率不会超过40%,因此其合理估值不应超过40倍市盈率,中小板上涨空间已有限。相反,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6.04倍,加上第四季度盈利,动态市盈率将降至13-15倍之间,接近历史底部的估值区间,此时正是定投沪指300指基的良机。
在中国股市,每年年底因资金回笼股市相对低迷。一般来说,底部区间的震荡往往会长达三四个月,如果采取越跌越买,分次购买或定投沪指300指基策略,就能在相对底部锁定筹码,一旦明年股市转好,少则利润二三成,多则逾50%。
欧美股市百年历史经验证明,80%主动型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其长期投资收益率落后于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原因就是人性的弱点。目前,国内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评价标准,恰恰是以沪深300指数为参照。在眼下底部区间,散户只要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一旦指数上涨,就能轻松战胜大部分投资专家。
定投策略可以“灵活多变”
理论上,指数基金的最佳投资期是从市场大周期的底部开始,到牛市的高点结束。
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要准确预测底和顶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只要稍稍用心,收集每天市场数据,也能做到相对预测判断出高位和低位。例如中证指数公司网站、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每日收盘后,都会公布当天的交易情况,比如总市值、流通市值、市盈率、市净率等重要数据。
研究A股历史发现,沪深300整体市盈率13-15倍,市净率在2倍左右,这是股市的底部区间,2005年998点大底部以及2008年1664点大底,都符合这“两个条件”。若沪深300整体市盈率30倍以上,市净率在4倍左右,则是股市的顶部区间,2009年沪指3478点“小头部”,本报当时提前发出头部信号,它们就是重要判断依据之一。
但是,今年中国股市一直呈现结构性“小牛市”,中小市值股票市盈率和市净率高高在上,目前已经处在“泡沫化”演绎阶段,比如中小板40倍市盈率(创业板80倍市盈率),7倍市净率,均接近历史顶部。
由于”结构性泡沫“,目前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6.04倍,市净率2.4倍左右,特别是市净率指标稍微偏高,但上证50指数动态市盈率13.02倍,市净率2.09倍,这两大指标与沪指1664点非常相似。因此推断,大盘蓝筹股下跌空间不大,中小股票可能会补跌,2011年股市可能会迎来炒作风格的“大转换”。
当然,除了传统每月定投1000-2000元之外,还介绍另一种灵活“定投”方式。比如5万元,目前可以采取每月定投1万元,连续分5个月分批购买沪深300指基,可以降低成本,分散风险,不要一次性投入,避免被套,这样就能抄到“大底”。在接近顶部区间时,则采取相反策略,越涨越抛,每月抛售1/3或1/5,直至清空。记者肖年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