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的要求日益强烈,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和巩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发展中国家结成更紧密的经贸利益共同体,共同抵御风险,实现共赢。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迅速扩大,资本跨国界流动规模不断增长,发展中国家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风险。当发展中国家出现危机时,储备货币发行国极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流动性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也相对有限,难以真正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普遍选择积累大量外汇储备。一旦储备货币币值出现不稳定,资产就会存在较大贬值风险。此外,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吸引更多资源投向本地区,需要加快发展本地区的金融市场。而在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大量流向发达国家,为其高负债高消费“买单”, 弱化了对本地区发展应有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展中国家要求加强国际合作、改革这一格局的呼声更加强烈。货币是国家间经贸往来更紧密关系的纽带。我国对外开放度高,与区域内经贸关系紧密,形成了区域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利益共分享、危机共患难的关系。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具备较强的市场需求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密切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共同抵御国际经济金融特别是货币动荡的风险。
人民币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广泛使用,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节约成本,降低汇率风险。目前,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主要使用美元进行贸易结算,这对贸易双方来说都存在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企业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均需承担汇兑成本。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所以受到企业欢迎,是因为它有利于企业优化汇率风险管理,有效减少货币错配,同时节约汇兑成本和套期保值费用,企业可以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奠定的国力基础,以及在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和有效的应对政策,为人民币跨境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直接投资等在全球份额中的比重显著提高,总规模位于前列,外汇储备充足,国际清偿能力强。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和稳定状况持续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推进,人民币币值总体稳定,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金融监管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提高。这些都为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效扩大内需,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了国内外对人民币持有和使用的信心。
人民币跨境业务具有广阔前景
近期来看,人民币跨境业务的重点是以我国与周边和区域的经贸联系为纽带,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为切入点,逐步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规模和业务范围。
稳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次试点扩大后的20个省份外贸额占全国外贸的绝大比重。2008年,这些地区的进出口超过2.4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4.6%;2009年这一占比进一步上升到95.2%。试点扩大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明显上升,自试点开始至7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916.42亿元,其中6月份和7月份的结算量达到471.6亿元,占比超过51%。

- 28个部委将合编我国首部国土规划大摩否认挺陈晓 不介入国美决策50富人成巴菲特中国慈善行嘉宾粮食市场新一轮调控箭已扣弦“红领”成中国最看好行当 [微博] 独家:向玛丽巴菲特提问
相关阅读
- 沪浙粤深试点自行发债 地方将面临债务管理挑战
- 温家宝:赴温州前曾先派人前去调查
- 低成本打造全产业链 重点投资OLED
- 警惕强势股最后杀跌风险 十大博客看后市_要闻公告_新浪财经_新浪
- 中国经济面临七大挑战通胀压力仍很大
- 标普预测中国房价明年降一成 开发商将承受风险
- 风险情绪有所缓和 欧债进展是市场焦点
- 极端行情警示期货公司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