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中国证监会相干负责人向记者表现,目前管理层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下一阶段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仍在研究过程中,至于何时正式启动还没有时间表。
早在2009年6月1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领导看法》,正式启动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将重点放在了定价和发行承销方法两个要害环节。一年多来,“第一阶段改革目标已经达到”: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进步,一二级市场价差明显缩小。
推荐浏览
- 高善文:中国未来数年难有大牛市国泰君安证券承认做空期指支付漏洞令每张信用卡都可被盗刷国美拟管理层持股加速去黄光裕化 长安街现12辆兰博基尼婚车队(图) [微博]《财经》编辑遇刺!
- 去年中行济宁分行业绩考核居全省第二
- 山东省第二家农机“4S” 店落户济宁鱼台
- 油价新机制框架不变 改革思路正在论证
- 东电改革方案或要求裁员7400人
- 保监会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征求意见
- 美媒称中国可能不会提出第二轮经济刺激计划
- 专家驳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不实说法
- 如意集团获得第二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但与此同时,新股市场化改革也带来一系列新问题。面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裸露出的问题,业界广泛预期后续改革措施的推动已经势在必行。据接近证监会的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断定,即将开端的第六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将保持不变,在改革深化过程中可能涉及存量发行机制的引入、赋予券商自主配售权和网下配售股份锁定等方面的内容。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市场化方向确定是对的,但是非理性的市场化,却造成了高市盈率、高发行价、超额募集等问题。”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如此向记者表现。他认为,新股发行市场化是一个过程,在审批环节还是很严格的时候,只把发行价格完整放开就有问题。我们现在还在管审批,那就应当还得管点发行价格。
为有效应对新股IPO过程中呈现的“三高”问题,不少市场人士呼吁引入存量发行机制。目前,A股市场的发行方法还是增量发行,而存量发行则是成熟市场常用的新股发行方法,其特点是从原有股东股份中分割出一部分向社会公开发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曾在会议间隙流露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启动存量发行。在近日举办的保荐代表人培训班上,证监会相干人士也明白表现,作为稳固价格的市场机制,存量发行的引入,能增加市场流通股的数量,解决超募问题。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则持谨慎态度。他说,虽然存量发行是国际惯例,但恐怕并不合适于目前中国市场的现状。首先存量发行是容许原始股东在股票上市首日就兑现自己的部分股权,这与中国目前的法律请求不符,存在较大的法律障碍。同时,应当看到存量发行的本质是容许老股东上市当天部分套现,如果是为了增加上市首日的股票供给,还不如直接扩大公司的上市比例和股票数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