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历史估值底部”还是说的多,做的少。这一点,随着农行发行的询价过程而体现得淋漓尽致。
投资市场上的人信奉一句话,那就是“千万别和趋势较劲”。
顺势而为才干让投资获利——无论是牛市里的顺风顺水还是熊市里一次像样的反弹行情。
那么当下是个什么势?笔者认为无论市场内外,都是一个并不看好的势。
推荐浏览
- 高善文:中国未来数年难有大牛市国泰君安证券承认做空期指支付漏洞令每张信用卡都可被盗刷国美拟管理层持股加速去黄光裕化 长安街现12辆兰博基尼婚车队(图) [微博]《财经》编辑遇刺!
- 国内最大棉花综合产业园在潍坊开建
- 惠誉称中国地方债是最大的担忧 或影响中国评级
- 2010年山东省最大外资股权并购项目落户邹城
- 美日举行迄今最大规模军演 中方称武力示威无用
- 全国最大的食品工业园区落户济宁金乡县
- 商务部:人民币汇率应由市场力量决定
- 4000亿元险资提振股市 太保和平安投资收益最大
- 工银国际担任全球最大股本融资项目联席账簿管理人
并不看好的“势”源于一个并不复杂的理由。我们知道,尽管A股市场化的过程在不断推动,无论是从发行制度还是市场空白的弥补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从很长一个时代来看,还是笔者那句话:“政策市的暗影依旧弥漫。”也就是说,政策因素和货币因素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最大主导力量,我们的股市离所谓的“经济晴雨表”还早着呢。因此,从政策和货币的“势”就可以对A股的“势”做一个简略的预判。
先说说货币因素。
从世界范畴而言,货币逐步收紧是个长期趋势,换句话说,
以足够流动性换去的暂时经济安全,必定是个短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定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而结束,否则离下一次危机也就不远了。我们看到,眼光放长远一些的国家已经开端拿出了具体的态度,比如德国对美国持续宽松政策的不认同,比如一些国家开端启动的加息周期。
货币收紧,与A股市场有着明显的正相干关系。查一下历史数据你会发明,M1和A股涨跌的关系可以说有着相当的一致性。
货币的驱动一旦缺乏后劲,就算有再好的投资价值也只能让投资者望而兴叹从而产生不好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往往又有着自我实现的可能。
再说政策层面。
旧的不说,比如悬而未决、推动半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只要房价一天没有实现真正的调剂回归,哪怕它是暂时和不可持续的,严格的调控手段就不会停。虽然我们知道目前的政策很有可能导致房价的报复性反弹,但价格的回归无论是否“理性”都有必要,这已经不再是个单纯的经济话题。
此外,以这几天再次启动的国民币汇改而言。虽有政策刚刚发布时对大盘的强力刺激,但冷静下来的人们不得不考虑:国民币放弃了美元这单一参考指标后,那新的“一篮子”里面毕竟能装哪些货币?它们的权重又分辨是多少?
正如国民币对美元升破6.79元大关后又呈现较大幅度走软的情况,那些对升值带来的正面效应抱有期望的人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如果这样的“利好”预期被打折,再加上出口退税政策调剂带来的相干公司减分效应,那么短期内的A股就更没有理由呈现一轮像样的行情。
现在的A股,估值真的是“很便宜”:市场上10多倍PE的股票随处可见,尤其是那“老三样”,钢铁、房地产和银行,更是便宜得出奇。有很多股票的A股和H股产生价格倒挂,A股的负溢价让许多H股的投资人心里发毛,连呼“看不懂了”。
其实,也没什么看不懂的。在一个疏散决策如此充分的市场上,价格低而乏人问津必定阐明这个价格是有问题的。我们看到,如此价格程度下,如此市场估值共鸣下,并没有多少“主力资金”真的愿意把真金白银铺上去。
所谓的“历史估值底部”还是说的多,做的少。这一点,随着农行发行的询价过程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是有很多人说2.8元的价格便宜吗?可是,除了碍不过面子的险资以及部分机构,真正认可这个价格然后打算出手的似乎并没有几家。
这又阐明什么?
基于这些手握重金的机构以往对政策把握和懂得的深入程度,他们的举动值得玩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