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睛波
A股市场的扩容未来可能会以国际化方法解决。
“很难跟大家说正式推出国际板的具体时间表是什么,但推出工作应当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2010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如此表现。
尚有障碍
推出国际板,即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
境外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可能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在A股市场IPO,二是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全球最大航运公司——Seaspan Corporation的开创人兼首席履行官王友贵在本次陆家嘴论坛上就表现:“盼望成为航运板块第一家到上海证交所来上市的外资公司,非常乐意跟交行租赁和中国其他的租赁公司共同合作。”此前,包含汇丰控股(00005.HK)等在内的部分企业也曾公开表现,有意在未来的上海国际板上市。
姚刚指出:“开展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国民币股票和债券的试点工作,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丰富证券品种、进步市场广度和深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系统和监管系统逐步健全,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市场的功效日益完善,市场范围持续扩大,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者风险意识和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得到加强,为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姚刚同时表现,国际板的推出还面临一些难以绕过的障碍,其中之一便是现有法律不能笼罩国际板推出之后的情况。如公司法规定,上市企业要设立监事会,但国外一些公司没有监事会,特别是很多美国的公司不设立监事会。若完整按公司法的请求,恐怕有一些外资在中国上市将面临重大的法律障碍。
“小QFII”推动研究已较深入
作为国际板的“平衡器”,境外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在港注册的中资券商机构投资A股,近期也获得监管高层的确认。姚刚在2010上海陆家嘴论坛上表现:“比如在香港发行国民币基金可以投资A股,这项工作研究推动得已经比较深入了。”
以往境内资金投资香港H股的“北水南调”,未来或将变成境外国民币可投资A股市场的“南水北调”,由香港离岸国民币资金或以外汇购入的国民币,通过上述被俗称为“小QFII”的方法买卖A股。
与此同时,中资的部分金融企业也已在香港渐成气象,目前已经有9家基金公司获批在港设立分支机构,其中不乏华夏、嘉实、易方达、博时、汇添富、大成等境内基金巨头。此外,包含工银国际、太平证券、中信证券、光大控股和中银国际等券商也已驻港。
“小QFII”一旦开闸,外资通过在港注册的中资券商机构投资A股将很快成行。根据渣打银行统计,目前在港国民币存款达到809亿元,打破2008年5月776.75亿元的历史纪录,2010年跨境贸易国民币总量突破2000亿元已无悬念。
有业内人士称,虽高层尚未供给推出的时间表,但国际板和“小QFII”最早或在2011年面世。
   
> 相干专题:聚焦国际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