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出售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股权将增厚其净资产,PB逼近最低点1.96倍。
□ 见习记者 吴婷婷
“股权门”一直是悬在中信证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监管层请求达标的期限邻近,中信证券已开端出招以防“剑落伤身”。中信证券日前公告将挂牌出售中信建投股权,至于其如何处理华夏基金的股权,距监管层请求的7月1日的大限也是迫在眉睫。
6月2日,为达到证监会“一参一控”请求,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在保存持股比例上限7%的前提下,拟以挂牌价格85.86亿元出售所持中信建投证券53%的股权。作为券商行业老大的中信证券股价今年以来跌幅为38%,由于中信证券持有的中信建投和华夏基金的股权在其利润构成中占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中信证券的估值面临新的研判。
综合各机构分析观点,中信证券在出售中信建投53%股权后,虽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下滑,但考虑到其PB程度已经接近历史低点,估值偏低,加上其直投业务、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及海外渠道拓展等创新业务的利好消息,大多数机构给出持有评级。
“一参一控”缰绳勒紧
中信证券出售中信建投股权早在市场预期之内。根据“一参一控”规定,中信证券全资控股的华夏基金公司股权也面临转让。
作为中国资产管理范围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占中信证券营收15%左右。
此前市场传言,中信证券将转让华夏基金51%的股权,多家机构接盘,各家持股比例均不超过10%。另有传言猜测,中信证券有意向一位外方股东转让25%股权。
尽管最终受让方仍不断定,但监管部门传递的信息很明白。4月7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因股权问题,华夏基金被证监会给予暂停专户理财业务的处分,同时自1月1日起实行的停发新产品的处分延续到7月1日。如果华夏基金的相干股权在2010年7月1日前仍不能得到规范,证监会将采用进一步监管措施。对此,中信证券已表态称,公司已完成对华夏基金的资产评估,与潜在股东的谈判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之中。
多家机构预测,考虑到出售中信建投股权和华夏基金对净资产的增厚作用,中信证券市净率将接近2008年10月历史最低PB程度1.96倍。
股权出售得失之间
数据显示,2009年中信建投实现净利润26.06亿元,同比增加49.94%,为母公司贡献的净利润为17.5%。
根据中信证券年报,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信建投拥有营业部120家,占中信证券系(222家)的54%,而中信证券自身仅有44家营业部。出售中信建投股权对中信证券的影响可见一斑。
国信证券分析报告指出,中信建投宏大的网络资源是未来创新业务所必须依附的渠道。此次转让股权后,中信证券系不仅仅是经纪业务龙头地位让位华泰证券,更为重要的是将失去大批的客户资源,从而增加公司开展增值业务的难度。
从净利润角度看,出售中信建投53%股权对中信证券未来收益,尤其是经纪业务收益将会有很大影响。
宏源证券认为,考虑到未来现金流入的减少,出售中信建投股权对中信证券具有短期的负面影响。预计中信建投2010年净利润21亿元,而中信出售部分为11.1亿,在不考虑此次出售获得的一次性收益以及未来投资收益率,中信证券的每股收益将因出售中信建投减少0.17元。
高盛高华证券预计中信建投证券股权转让将使得中信证券2010 年净利润减少约15%,且公司经纪业务的市场份额将自2010年一季度的8.2%降至4.9%左右。
出售中信建投53%股权后,中信证券经纪业务盈利才能下滑,但另一方面,其资本金也将大大充实。
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86.85亿进账将有利于中信证券开展其他创新业务,如直投、融资融券、产业基金以及拓展海外市场,并通过这些业务来抵消经纪业务利润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