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退休了,就到企业去做个高管,这成了当前不少中国官员“保养天年”的方法。曾经担负多家上市公司律师顾问的陈先生对《投资者报》表现,此类“官员下凡”现象非常广泛,而且在证监会系统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陈律师介绍,证监官员退休后最爱好的去处是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理由很简略,因为这些企业都在证监会管辖范畴内,业务方面有着密切接洽,而且这些官员或多或少都能为企业带来一些特别关系和利益”,企业当然乐意供养这么一个大有用处的“闲人”。
事实印证了陈律师的见解。《投资者报》对A股所有上市公司高管进行筛查后发明,目前,有34家上市公司聘请23名前证监会官员担负高管。
从科员到局长
在这23名担负上市公司高管的前证监官员中,官位最高的是局级干部,一共有3人,官职最小的是科员,共1人,其余19名多为处级干部。
三名局级官员分辨是担负阳光城(000671.SZ)独立董事的魏书松、担负中体产业(600158.SH)独立董事的罗智扬,以及担负江中药业(600750.SH)独立董事的何渭滨。
上市公司任职材料显示,1944年出生的魏书松此前担负福建省证监局局长,并曾任哈尔滨飞机制作公司财务处副处长、哈尔滨市政府财政局副局长、审计局局长、体改委主任兼哈尔滨市证券办主任等职。1999年6月调往证监会任福州特派办主任,2004 年初任巡视员,当年退休后,开端担负阳光城的独立董事。
另一名局级干部是年届花甲的罗智扬,曾是天津市证监局的正局级官员,而且,其丰富的任职经历多与上市公司业务相干。此人自1986年9月至1988年6月任天津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科员 ,之后升为副处长,四年后为处长。自1996年至1999年任天津市证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2006年任天津证监局副局长,2006年3月开端担负天津证监局正局级巡视员兼党委委员。2008年7月开端任中体产业独立董事。
第三位前局级干部是何渭滨,此前担负中国证监会江西监局副局长。此人64岁,曾于1984年1月至1993年7月任湖北省恩施市国民政府副市长,之后到江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先后任处长、副主任。1998年12月至2006年12月任江西证监局副局长。2007年刚刚退休,2008年7月便担负江中药业独立董事。
23名“下凡”官员中,官职最小的是担负大成股份(600882.SH)独立董事的王廷山,此前是山东证监局公司监管一处的一名科员。此人也是23人中年纪最小的一员,1996年7月才参加工作,曾任山东经济学院会计系教师,后分辨在山东证监局稽查处、案件审理履行处、调查二处和上市公司监管一处工作。2008年4月才取得深交所颁发的独立董事资格证书,2009年6月就开端担负大成股份独立董事。
其他约19名官员大多是各地证监局相干部门的处级干部。其中有两位曾任证监会下属部门主任,一位是任中国银行非履行董事的张景华,之前任证监会上市公司部主任;另一位是三友化工独立董事宋淑艾,此前是证监会行政事务中心主任。、
另有三位曾经是证监系统部门副主任,分辨是顺发恒业独立董事陶久华、太钢不锈独立董事林义相和东风汽车监事崔中泽。材料显示,陶久华此前任浙江证监局副主任,林义相曾是证监会研究信息部副主任,崔中泽是证监会长沙特派办副主任。
除此之外,其余14名前证监官员中,有11名此前是处长,3名是副处长。
四大乱象
“既要极大地尊重他们,但不能过于张扬,既要让其施展攻官的作用,却又不能让其担负要职。”浙东台州一家上市公司的中层人员用“像神一样供着”向《投资者报》描写上市看待前证监官员的态度。
事实上,这些前证监官员“下凡”到上市公司后,由于多半是虚职,加上这些人此前都是监督上市公司的“婆家”,因此在角扮演上的确有些为难或不利益理。正是这层奇特的“人神关系”,使得前证监官员“下凡”到上市公司后呈现了一些乱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