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形势开端对股市变得有利。尽管实体经济回落的趋势较为明显,领先指标6月汇丰PMI接近50的牛熊分水岭;但政策的放松、流动性的明显加强、股市本身的绝对低估,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布局,使得本周中国股市呈现了强劲上涨,沪综指全周上涨3.69%。
此次市场的持续反弹,得益于政策的逐步转向,始于一年前的宏观压缩开端由强力压缩向中性、甚至放松过度,而本周上海二套房政策放松进一步确认了宏观政策正在悄然转向。此外,上市公司中报预告情况良好;市场估值接近历史低位;公募、私募基金仓位接近历史低位;产业资本加速进场,社保频频加仓等,都预示市场处在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程度上。笔者认为,宏观政策转向正推动市场转向,股市阶段性底部初步确立。未来市场向上的重要力量来自于银行、地产估值的回归,而向下的力量来自于实体经济超预期滑落。
推荐浏览
- 20年中外金融投机败局盘点江苏13座宋元粮仓被毁建楼盘赵晓:中国经济面临大变局章鱼哥预测德国拿第三(图)抓拍传媒大学课堂上素颜美女(图)[微博]郎咸平:中美汇率风波本相
- 济宁27家企业初步入选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煤炭板块全面飘红 煤炭需求底部渐明朗
- 本周多头要来个攻击性上涨 2139点为阶段性底部
- 断定底部该信谁 社保基金最可信
- 市场底部极限应在2000点 新兴行业值得关注
- 市场底部断定分歧大 基金誓言不再减仓
- 评论:政策面推动市场转向 阶段性底部初步确立
- 2300点构筑底部概率加大 未来资金面仍然有压力
短期资金利率大幅回落 市场流动性恢复充裕
我们的宏观政策运行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强力调控向中性过度,甚至有一些放松的痕迹。在这一认识的领导下,我们看到央行启动了持续7周的净投放,累计向市场注入了9000亿元的资金。在农行IPO冻结资金回归的双重因素下,本周上海拆借市场短期品种的利率呈现明显回落,其中1月期的资金利率从4%降落到周五的2.62%,短短数天时间利率降落了仅150BP。距离4月份1.8%的利率程度仅剩80BP。应当说,流动性已经呈现了非常明显的改观。展望下周,央行可能在公开市场启动正回购,持续7周的净投放可能告一段落。但资金利率总体的宽松会对短期市场运行有非常大的帮助。
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处境 地产政策呈现向好变更
在流动性明显恢复的同时,地产政策也呈现了本质性的向好变更。我们注意到两个标记性的事件:
一是二套房政策开端呈现本质性的宽松。第三套房贷的发放已经悄悄松动,多家银行转变此前“原则上暂停发放”的做法。二是上海、重庆的物业税的征收计划并未得到国务院的批复,媒体还引用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的表态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松动,预计也不会再加码。
对于这两个事件,有些评论认为政策不应当呈现这种变更。事实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宏观调控事实上目前正面临一个两难处境。从2009年7月份,政策“打左灯、向右拐”,宏观压缩正式启动,到今年6月份,中央提示大家关注负面影响的叠加作用。这一轮调控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从后果看,经济热度明显降温,贷款得到了有效把持,这是调控的重要成绩;但另一个重要任务——资产泡沫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遏制,房价依然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上。不过,当下的环境已经难以持续出台严格的调控房价措施,因为领先指标汇丰PMI已经接近50的牛熊分界限,如果任由其下滑至50以下,宏观经济将有可能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这是中央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处境,两难对应两害,两害相权取其轻:持续稳固经济增加,暂时疏忽资产泡沫。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上海二套房认定的放松,我们就能够懂得,上海二套房放松并非上海本身能够决定的。要持续保增加并不难,只需要放开压缩的房地产就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政策的轻微转向并不会像部分媒体传出的那样,启动第二次经济刺激政策,但适当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几率还是存在的。因为,地产销售不行,汽车、家电销售全面滑坡,在这个基础上,是难以进行结构调剂的。
如果我们的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基于新的政策转向的投资机会选择就很简略了——买入地产、银行就行,而这二者正好是目前市场最低估的品种,而且基金持有二者的配置也在历史低点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