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结中指出,未来两周市场有望探明底部,本周市场已经探出第一个底部,第二个底部——即复合底形态将在下周形成。
市场自我改正
上周认为股市下跌进入尾声时提出了一个重要参考——云南白药(000538,股吧)的走势。云南白药是中国股市最有代表性的一只股票,15年时间涨幅达到125倍,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牛股。该股走牛的15年就是其事迹持续增加的15年。其最大的特点是抗周期性,我认为,该股上周末完成最后一跌,预示着市场的恐慌情感已经达到极限。
推荐浏览
- 西部地区有望成牛股摇篮任志强已成地产界悲情符号京东方百亿融资计划漏洞百出中国城市雷人口号频出李小鹏今日京城摆婚宴(图)[微博]郎咸平:中美汇率风波本相
- 港股整体仍为短阶反弹 筑底需成交量配合
- 花旗子公司寻求驳回投资者3.83亿美元索赔诉讼
- 隔夜外盘大跌 空头集中释放
- 扭转操作效用遭疑 美联储内部质疑声起
- 最坏情况大市会再跌20%
- 港股沽压沉重万八点失守 内房股低残惟未宜吸纳
- 兴业投资:扭转操作推高美元 非美仍承压
- GMI:美联储推出扭曲操作 非美货币受压
果然,本周云南白药收复失地,带动了全部医药板块的转势回升,新兴产业和花费类股票随之上涨。正如上周末我所分析的,近期的市场下跌与其说是由于宏观经济走势恶化所致,不如说是投资者自身认识的一种自我改正,其本质上是一种博弈行动。
悲观中被疏忽的利好因素
而就经济的基础面而言,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运行态势没有太大变更,只是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的认知呈现了冰火两极般的转化。一季度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的增加率大约在8.7%左右,基本不存在任何过热风险;而到了第二季度,我依然认为经济增加率在8.5%~8.8%之间,既不过冷,也不过热,恰到利益。
资本市场是一个讲大故事的处所,经济学家往往过度性渲染经济的两个极端,从而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但现实生活的变动相对缓慢。我之所以断定市场见底了,不是有什么额外的利好因素,而是市场跌透了。由于最近经济学家把二次探底的故事讲得过大,使得市场呈现宏大恐慌,呈现了超跌现象。当人们的悲观情感达到极致的时候,往往疏忽很多利好因素。譬如,从5月中旬以来我一直提示大家货币政策已经转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呈现“政策金叉”,但是多数人不认为然,大家还在持续卖出股票。央行二月中旬持续收紧货币,到4月中旬大家才反应过来,随后市场呈现了持续的暴跌。这一次央行释放货币从5月中旬开端,按照同样周期推算,市场开端上涨的窗口,应当在7月中旬左右。
我认为A股市场目前在2800~3000点一带比较合适,前期是过度恐慌了。因此,我对2800点以下认为可以买入,2500点以下可以满仓,暂时套牢则可以安心睡觉,也可以潇洒看球。当本周二网上认购农行股票时,我认为最大的利空已经出尽,空仓者可以全仓买入了。
看好三季度的市场和不断创新高的股票
本周与业界不少朋友交换,他们总体上都比较悲观,我明显是少数派。他们看空市场的理由很多,重要一点是说美国和欧洲都不行了,中国重化工时代已经结束,花费类股票估值偏高,未来市场将长期走熊,1800点不是底。我感到这种见解有些过于悲观,在朋友圈内由于我是很少看好市场的,他们总要问我为什么看好市场,这个问题很难答复。他们分析市场总是以经济增加和事迹估算为主线,而我则把全部市场(包含非流通股)作为面粉,把货币供给当做水,把市场表现当做一个“面粉加水——发酵——烤制成面包”的过程,思路完整不同。最后我只能告诉他们:按照我对股市近20年历史的考核,市场能跌破2200点是一个5年一遇的难得机会,一旦这个情况呈现,大盘一般会上涨100%,至于为什么,那就自己猜吧。
我看好三季度的市场是确定的,但是以什么为主线呢?我想行业不是主线,板块也应慎重,最好是个性化操作。与以往的行情不同,这一次行情是由于市场过度下跌造成的。由于我国经济转型一时间难以完成,短期内我们看不到市场的行业性机会,新兴产业暂时还形不成气象,房地产行业还难以预感,银行业仅仅是估值复苏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能精研个股,寻找高毛利率、成长性好的股票。就整体而言,市场上可以操作的股票很多,不会做的可以买入指数基金,但我的思路有所不同。我一直说,进取的投资者可以买能创新高的股票。这一周我选择了10只股票,并把它们做成一个等权重的“10大金股指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