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变更的“信用”
一些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把持也是具有多面性。发卡时为事迹所迫,申办者成了“非禁即入”的上帝;用卡时银行却具有不容商量的“金口玉牙”。
5月份,夏先生为母亲购置新家电,由于信用卡额度只有6000元,他向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申请提升临时额度,根据夏先生的个人信用状态,临时额度可进步到8500元,临时额度的应用周期为一个月,第二个月夏先生如期归还了欠款,7月初,夏先生在外地出差,盼望通过信用卡透支来支付房费,而他信用卡上余额不足,夏先生想到了加上临时额度正好够了,于是打电话申请,然而,成果非常出乎意料,夏先生被告之,他的临时额度只有1700元,客服给出的说明是,临时额度是实时变更的,夏先生感到近两个月里一直正常还款,不可能存在信用问题,为什么临时额度突然会下降?招商银行客服说明道,这跟是否经常刷卡、刷卡类型是否丰富、是否及时还款有关,当夏先生追问是否有明白的刷卡次数等限制时,客服表现,并没有具体规定,测评是由系统生成的,并且系统的数据也是随时都在变的,可以改天再打电话过来试试看。
听到这个成果,夏先生非常恼火,他认为,银行和个人对于个人信用的判定具有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既然有系统把持个人信用,就应当跟持卡人阐明规矩,持卡人不应当如木偶一般没有任何能动性,银行不应单方面地去“把持”个人信用,持卡人应享有基础知情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