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2日电 据香港商报报道,香港国民币业务近期有突破性发展,继合和基建推出国民币债券后,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旗下中信银行国际(信银国际)近日也抢先发行国民币存款证。香港多位学者和业内人士近日分析指出,各银行争相推出的国民币产品基本“无肉食”,重要目标是为迎接国民币全面开放作筹备,以掠夺更多客源。
推荐浏览
- 上海民企揭国企腐败 逼民企买单沪断供房拍卖:做低价格输送利益网帖曝唐骏两周后辞职 助理辟谣史上最大对冲基金内情交易案始末四川钉子户封堵国企3年 省道改线[微博]唐骏造假门和克林顿性丑闻
- 市场饱和 国内外鞋服品牌竞争加剧
- 济宁2011年外贸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顺差扩大
- 济宁高新区抢占高技术服务业制高点 科技领航
- 恒指反弹未完 调整过后可望上试18600点水平
- 油价新机制框架不变 改革思路正在论证
- 欧债危机或将深化 市场进入震荡格局
- 肖磊:大宗商品价格不怕欧债崩盘
- 9月百城住宅均价今年首降 分析称3个月内不会暴跌
随着国民币迈向国际化,市场憧憬国民币10年后可自由兑换,香港银行正摩拳擦掌推出各类人仔产品,花旗更供给国民币定存息率达1.4厘,望以高息抢国民币存款,但市民更多选择的是北上存款,非在港作定存,因内地的国民币活期存款息率可高达1.98厘。
直到上周中信银行旗下中信银行国际(信银国际)抢先发行国民币存款证,成为香港首家发行有关产品,但仅供给予机构投资者。
经济专家关焯照指,存款证结构简略,现时银行仅供给予机构投资者,信任是想试试水温,日后或可逐渐推向零售层面,并指银行近日争相推出国民币产品,重要是想扩大客源。他说:“银行以这种薄利多销的伎俩,推出国民币产品,都是想先巩固客源,当银行吸客后,可作交叉销售,这样更无穷扩大客源。”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经济学系教授雷鼎鸣指,银行现时推出的国民币产品,完整是“无肉食”,但信任银行是想先霸占市场占领率,并且为国民币自由兑换作筹备。
银行界承认以高息抢存款。工银亚洲董事兼副总经理黄远辉指,所收集的国民币资金不回流到内地,银行发存款证应不会受到金管局限制,预期随着银行国民币业务量增加,有吸纳更多资金需要,以高息或发行存款证可有效吸纳国民币。保险业主攻储蓄类保单
银行高息抢客,保险公司出招,推出以港元结算的国民币保单,主攻储蓄类保险产品。虽然外界认为,以国民币结算的保单较吸引,但保险界表现,从保险公司立场而言,国民币结算的保单不利于保险公司,因保险公司随时要蒙受汇兑风险,而且市场对以港元结算的国民币保单仍感兴趣。
香港保险师公会会长麦永光指,若保险公司以国民币支付赔偿额时,意味着当国民币数十年升值后,保险公司最后支付的赔偿额则要增加,以保险公司保守的投资策略,信任不愿承担此汇兑的风险。
事实上,香港客户对现时以港元结算的国民币保单,甚感兴趣。身兼友邦保险资深区域总监麦永光流露,该公司月前推出以港元结算的国民币保单,客户反应甚热烈,尤其是香港客户最感兴趣,信任是客户看准国民币升值的潜力,加上国民币储蓄保单供给的存款息率随时与内地雷同,令客户可免除北上开户的烦恼,博取高息率。
不过,麦永光流露,保险公司想买第一手的国民币债券却买不到,“现时各保险公司要推出以港元结算的国民币储蓄保单,须向其它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买入国民币债券,或向银行购入汇率掉期合约作对冲,这两个动作都有必定成本,当中向投行购置国民币债券的成本则较大。”
在全部以港元结算的国民币保单的构成内,麦永光认为,若保险公司能够直接买到国民币债券,那成本或可下降,但由于国民币债券的供给不多,一推出就大部分被投行等金融机构抢购一空,令保险公司最终要以较高价格向投行购置国民币债券,因此他期望香港国民币债券的供给可陆续增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