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从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获悉,市场将于下半年推出有中国特点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我国债券市场也将实现信用衍生产品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我国已具备推出信用衍生品的基础
在日前由交易商协会主办的《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记者获悉,中国版CDS(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将于年底前推出。
推荐浏览
- 中国牛源广泛缺乏 肉牛危机乍现财政部:房产税改可考虑差别税率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前100名榜单平深恋重大进展 碧桂园一蹶不振 邓小平生前对李连杰批示揭秘(图)[微博]吴晓求为何力挺中国造航母
- GMI:美联储推出扭曲操作 非美货币受压
- 联储局推出短债换长债计划 港股下试今年低位
- 济宁推出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 融资再添新渠道
- 魏迎宁:上半年全国可用保险资金近八千亿
- 工行推出个人账户白银买卖
- 国泰君安:通讯将在十二五规划迎来投资高峰
- 央视6日18:00推出系列短片《中国股市记忆》
- 保险资金“开闸” 股权投资市场迎来生力军
“我们正在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在加强管理防备风险的前提下,审慎推动信用衍生产品发展。目前从制度和监管等层面看,各项工作筹备就绪,市场会在今年年底前推出首只具有信用风险缓释功效的信用违约互换产品。”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在发布会上流露。
据交易商协会有关人士流露,中国版CDS的最初情势,可以采用以“信用风险缓释合约”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两类产品作为基础的创新试点产品。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向市场推出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在市场监管系统、市场交易主体都日趋成熟的同时,市场也初步搭建起了产品发展的制度框架。央行、银监会着手制定的一系列针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管理规定、自律规矩和《NAFMII主协议(2009版)》等标准协议文本,进一步夯实了这一市场发展的制度框架。
市场呼吁信用衍生产品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市场对信用风险缓释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长足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间市场信用债发行量达7800多亿元,信用债券托管量突破3万亿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信用债券市场。然而面对日益宏大的信用产品市场范围,我国银行间市场在信用衍生产品范畴的长期空白,使市场参与主体难以通过市场化的工具高效对冲、转移和规避信用风险,不仅容易造成风险积累,而且制约市场深度发展。
“目前的情况是,数亿元信用债没处对冲风险,宽大市场参与者始终在信用债券市场中‘裸泳’,对一件合体的‘救生衣’渴求可想而知。建构市场风险的分担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指出,当前要推出有关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等相干制度安排,让市场信用风险流动起来,以市场化的手段应对风险,起到风险缓释作用。
“金融危机并不能转变信用衍生产品中性金融工具的本质属性,与国际市场监管不足、投机过度的情况相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产品发展不足,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急切需求,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产生制约。”中信证券(600030,股吧)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高占军说。
据介绍,对市场风险具有缓释作用的“信用违约互换”最初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代得到快速发展;1998年,信用衍生产品正式进入场内交易;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违约互换对银行资本金的影响给出计量方法,并确定其对信用风险缓释的积极作用。
信用衍生产品发展路径出台
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研究报告》是交易商协会和市场成员单位相干人士历时半年,对我国未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做出的重大课题报告,报告对信用衍生品创新思路进行了总体计划。
这份报告指出,基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创新的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推出试点交易产品,辅以必要的制度框架和配套机制,以产品带动市场各方的广泛参与。通过试点期、加速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逐步解决制约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推动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