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6月17日奥巴马政府颁布全面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以来,先后经过众、参两院持续了一年多的重复争辩和表决,奥巴马和民主党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立法成功。今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该法案。按照他们的说法,法案的出台将为构建一个更坚实、更安全的金融系统铺平道路,美国人将不必再为华尔街的错误埋单。
推荐浏览
- 中国牛源广泛缺乏 肉牛危机乍现财政部:房产税改可考虑差别税率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前100名榜单平深恋重大进展 碧桂园一蹶不振 邓小平生前对李连杰批示揭秘(图)[微博]吴晓求为何力挺中国造航母
- 银信新规“纸老虎”难发威 转入表内资产有限
单从所涉内容的广泛性来看,它无愧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力度最大的金融改革法案。按照其最终版本,美国将成立金融稳固监管委员会以负责监测和处理要挟国家金融稳固的系统性风险;对有“系统性重要性”的金融机构,法案提出了更高的资本充分率、杠杆限制和风险集中度请求;在美联储下新设花费者金融保护局,并对金融企业高管薪酬机制进行监督;美联储自身也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督,国会下属的问责局将对美联储的一些政策操作实行审计……全法案有2300多页,声势浩大,面面俱到。
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只一生下来就被拔了牙的老虎:看着凶,吼声大,但对华尔街利益的影响,对美国金融系统的本质改革程度,将会同人们最初的预期相去甚远。
只是看着凶?
从法案的具体内容来看,最终定型的法案相比奥巴马政府的最初构想,严格程度已明显弱化。
首先,法案最终版本规定,银行须将农产品(000061,股吧)掉期(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代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情势)、能源掉期、多数金属掉期等风险最大的衍生品交易业务拆分到附属公司,但自身可保存利率掉期、外汇掉期以及金银掉期等业务。但商业银行持有的利率合约和外会合约占到银行各类衍生品交易总量的九成以上,因此,法案剥离的只是银行一小部分衍生品业务,不会造成基本影响。
其次,为了换取共和党参议员斯科特?布朗的支撑,法案在最后关头取消了有关对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和10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征收特别税的条款,并削弱了法案对资产管理公司和共同基金的影响。在限制银行自营交易方面,前美联储主席、现任白宫经济顾问沃克尔最初提议,禁止接收联邦存款保险的银行投资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而最终的让步成果是,可以投资但资金范围不得高于自身一级资本的3%。
再次,法案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根源避而不谈。金融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入的宏观经济政策根源:历届美国政府出于政治原因支撑房地美和房利美开展大范围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并将其证券化,而美联储在互联网泡沫决裂后长时间保持低利率政策,用房地产泡沫来缓冲甚至代替互联网泡沫,这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但金融改革法案对此却并未着力。
最后,法案虽然已经出台,但是对法案的说明和利用细则仍将有待财政部和其他监管部门去进一步落实,比如说,到底如何判定哪些金融企业具有法案所说的“系统性重要性”。英国人常说“魔鬼在细节中”,不难想象,未来数年间,缭绕这部法案各类实用细节的争辩和博弈,将为华尔街的律师和说客们发明大批高价值的就业机会。
就在奥巴马签订法案的前夜,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纷纷向其客户发信说:“请不要在发行债券时引用我们的评级,因为新法案请求评级机构为其评级质量负责”。此举立即导致美国债券市场呈现暂时的混乱和停止,因为许多债券的发行必需要在正式文件中包含评级信息。这与其说是评级机构们面对新的法律任务和风险保持审慎,不如说是在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向监管系统施压。在2017年之前,即法案所设立的过渡期内,类似的这种博弈将在美国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中重复上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