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金注资解决了光大上市当务之急,截至4月30日,光大银行解决了上市前的三大重要障碍:补充历史累计其亏损,不良资产处理,补充资本充分率。期间的种种变数,过程也极其复杂。
光大本盼望通过汇金公司和老股东共同缩股来补充亏损,不过遭到汇金的拒绝。此外光大还考虑过另外两种方法补充亏损,一是用2008年上半年的盈利补充,但上市时间势必会被拖延;一是申请国务院特批——但这意味着光大将戴着亏损的帽子上市,能否获批不说,颜面也不光荣,是以放弃该计划,最终选择了以前4个月的利润补充。
到2007年年底,光大银行资本充分率仅为7.19%,还不到监管底线。补充资本金方面,光大在2008年4月发行了60亿次级债,此后又在同年6月、2008年12月、2009年3月分辨发行次级债20亿、50亿、30亿持续补充资本金。
在2008年的市场弱势之下,光大银行动抓住8月份之前的时间窗口,上市计划不断进行修正。这些包含,光大放弃了原定的“A+H”两地上市计划,改为“先A后H”,由此光大将发行范围从原定的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调高到15%。
光大银行曾考虑上市之前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补充附属资本的备选计划,不过最终也放弃了。时任光大银行副行长(现光大永明保险公司董事长)谢植春说明,次贷危机对海外金融机结构成宏大冲击,光大无法对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健康状态做出正确断定。
不过上市时间也是另一要害因素。“如果对战略投资者的财务状态断定不正确,引进战投就会成为一个笑谈,这是重要原因,”谢植春说,“此外,如果在上市前引进战投对我们的上市时间也有影响。”
上市前筹备工作还包含与大股东光大团体历史关联交易的解除以及不良资产的出售。光大于2008年4月将账面余额142.06亿元的不良资产出售给信达、东方、长城三大资产管理公司。
2008年6月6日,光大银行凭截至4月30日的财务数据正式递交上市申请,企盼可以赶上奥运会前这个短暂的时间上市窗口。光大银行人士称,是否能在8月前上市重要取决于市场表现和监管层的审批进度。
不过资本市场及审批进度都未对光大上市之路开绿灯。2008年9月,在A股大跌近70%的情况下,证监会暂停了IPO审批,导致光大银行上市搁浅。而在证监会重启审批后,光大又遇到农行这一超级航母IPO,为避免“撞车”,光大本盼望能在2010年7月前上市的盼望再次落空。
两年来光大静寂无声地向证监会更新着财报,等候机会。不过这段时间也为光大银行博得一个快速发展和利润增加的好机会:截至2009 年12 月31 日,光大银行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辨为11,977 亿元、8,077 亿元和6,490 亿元,较2008 年12 月31 日的余额分辨增加40.6%、29.1%和38.5%。
2007 年至2009 年,该行净利润由50.39 亿元增加至76.43亿元,年复合增加率达23.2%。到2009 年年底,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1.25%,同时拨备笼罩率提升至194.08%,资产质量明显改良。
不过资本也在过度耗费。为进一步补充资本,2009年7月光大银行引入中国再保险、中国电(600795,股吧)力财务公司、申能团体、航天团体、航天财务公司、宝钢团体、上海城投及广东高速共8家财务投资者,每股2.20元向上述8家投资者合计发行521,790万股股份,共募集资金1,147,938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