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涛
以突击入股并保荐上市获取暴利为特点的券商“直投+保荐”双赢利模式,正在受到市场强烈关注和质疑。坊间传言称,监管部门正在讨论新规对该模式加以限制。
但是,6月7日,创业板企业上海锐奇工具股份有限公司IPO过会,其保荐人平安证券的直投公司平安财智于2009年9月进入,持有该过会公司315万股。这意味着截至目前,“直投+保荐”模式在发审环节尚未有明白影响。
本报记者致电相干部门人士求证此事,该人士表现,媒体和市场关注这种现象并探讨是正常的,但从监管部门角度,任何事都要“规矩先行”,是否限制“直投+保荐”模式,“目前没措施答复”,因为涉及多个部门。
财经评论人皮海洲认为,“限制‘保荐+直投’齐入”这个传闻不仅代表着一种民意,更代表投资者对监管部门的盼望,代表着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公开的内情交易”?
实际上,券商直投业务摸索的两年来市场认为,此举可以拓宽券商的盈利渠道。
一方面,与其他创投机构比,券商直投更容易拿到项目,因为后端“业务链”可直接由该券商为企业做保荐上市,成功的可能性较大,对企业而言,显然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券商直投的项目,由本公司做保荐承销也顺理成章,保证了一部分项目源,可谓双赢。
创业板的开启验证了此种模式的功效,却也引来诸多质疑,甚至有市场人士称之为“公开的内情交易”。
质疑一认为,券商立场有变,作为中介的保荐机构与上市公司有了过度的利益绑定,难以施展第三方的把关独立性,甚至难消除借机掩饰问题、虚伪陈述等嫌疑,有违“三公”原则。
“一般懂得,企业上市时,买方是投资者,卖方是发行人,而券商作为中介机构,理应公平、公温和公开地进行询价、定价。但券商直投进来后,就导致其关联方与发行人是同一立场,承销过程中能否做到客观公平,受到质疑是难免的。”海通证券宏观研究员谢盐表现。
由于立场变更引发质疑二:券商既是保荐机构,又是发行人股东,为自身利益最大化,就会有“王婆卖瓜”的嫌疑——可能帮助发行人掩饰相干问题、高估投资价值进步发行价,最大化地拔高发行人股票的发行价,客观导致新股“三高化”——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超募发行。
突击入股是“直投+保荐”模式广受质疑的现象之一,这种“摘桃子”的做法被质疑为利益输送。
目前,
> 相干报道:中山市女市长李启红涉中山公用内情交易被免职金马团体重组获国资委批准 涉嫌内情交易案无解证监会通报多起证券案件 数位老总内情交易被查摩根大通韩国业务主管因涉及内情交易遭调查证监会严打内情交易 环境证据推定走上前台国信爆PE腐败案 或面临撤销保荐承销业务允许铁腕治理保荐人失信造假证监会拟对保荐业务加大监管处分力度证监会:四方面加大对保荐代表人违规处分力度证监会提出保荐监管三铁律苏州恒久光IPO申请二度被否 广发保荐代表被罚直投+保荐广发信德突击入股 华仁药业成长性存疑锐奇工具IPO再现保荐+直投 券商受限传闻自破“直投+保荐”推高发行价? 投行公允度争议再起券商保荐+直投业务暴赚640% 证监会动议禁止问诊保荐机构九类问题 监管层四招应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