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危机的检验,我们深入领会到,保持有中国特点的监管理念与原则,秉持简略、实用、有效的监管指标和方法,规制监管与原则监管并重,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相联合,扩大监管笼罩面,严格隔离跨境跨业风险,是我们过去不断积累的监管经验,也是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推行的有效做法和发展方向,符合中国实际,应当一以贯之地保持,与时俱进地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持续科学发展。
全面推动风险监管和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2009年,中国银行业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和参与国际监管事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经过长期筹备,2009年,银监会陆续颁布实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措施》、《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措施》、《个人贷款管理暂行措施》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三个措施、一个指引”),标记着我国贷款规矩的革命性、制度性变更。“三个措施、一个指引”正在引领银行业真正实现发展方法转变,建立“实贷实付”理念,建立“营销、审查、发放、管理”相分别的全流程信贷管理模式,从而切实规范银行贷款支付行动,加强贷款用处管理,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满足有效信贷需求。
推荐浏览
房地产信贷风险上升
- 传十城市入围三网融合北京落选开发商与花费者博弈延至互联网美军探明阿富汗矿藏极丰富北京CBD东扩遇15万天价补偿请求地铁里出没的超级极品(组图)副市长女婿在浙江版天上人间坠亡
- 一周美股前瞻:人民币汇率法案国会闯关
-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警告海外增长减速
- 索尼拟取得索爱全部股份
- 2011年国庆期间重要资讯
- 中国高速传动涨4.06% 花旗维持持有评级
- 北京9月住宅当月签约率仅8% 五环内房价难降
- 机构巧用杠杆基金布局反弹
- 美国会拟再推人民币法案 商界反对声一片
银监会对各项监管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后评价和调剂完善,就公司治理、薪酬制度、资本补充、杠杆率、流动性监管指标、“大而不倒”风险、综合经营风险把持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出台多项领导看法。先后就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名誉风险等重点范畴出台指引;摸索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监管规矩系统;完善并试点运行现场检查分析系统(EAST系统);修订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系统,加强对综合并表的非现场监管;建立完善新资本协议实行政策框架,全面推动商业银行实行新资本协议筹备工作。成为金融稳固理事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正式成员,直接参与全球监管规制的起草工作。
有效增进银行业均衡持续稳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七年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综合实力、风险管理和抵补才能、国际地位全面提升。2009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78.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2%;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分率11.4%;不良贷款余额4,973亿元,不良贷款率1.58%,持续保持“双降”;商业银行拨备笼罩率155%,比年初进步38.6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6,684亿元,资本回报率16.2%。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和中国银行跻身全球大银行市值前三名。
2009年,银行业改革有序展开,对外开放稳步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改革等有序推动。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境外审慎布局,外资银行积极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港澳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在广东设立异地支行,海峡两岸金融交换合作有序开展。
审慎稳妥推动银行业金融创新
2009年,银监会审慎推动银行业综合经营,有序推动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工作;开展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启动花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支撑扩大内需和增进实体经济发展;成立融资性担保业务工作部,增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缓解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题;鼓励开发多种情势的低碳金融创新产品,开展“绿色信贷”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