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问猫:“你怎么不抓老鼠?”猫说:“没有鱼吃,抓什么老鼠。”
主人于是买来了鱼,但猫还是不抓老鼠,主人不解,又问之。猫答道:“现在有鱼吃了,还抓什么老鼠。”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实际上在A股市场里,不抓老鼠而只吃鱼的猫,决不在少数。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则需要认真分辨,毕竟哪些猫会抓老鼠,哪些猫则只会吃鱼。
推荐浏览
房地产信贷风险上升
- 传中山被双规女市长家族财富20亿中国持有美债再破9000亿美元京东方靠补贴躲过ST 十年圈280亿披露豪门明星贵妇难言苦闷(组图)史上最贵相亲:多位富豪身家过亿[世界杯]朝鲜1:2巴西 赢世界尊重
- 济宁市农机购置补贴10140万元 受益9320农户
- 港股步入随机波动区间 获利难度进步加大
- 山东济宁共落实抗旱机具补贴资金200余万元
- 提前退休者获一次性补贴需缴个税 20万缴纳一万
- 济宁市落实9136万元农机补贴 落实比例达到99%以上
- 2010年济宁市农机购置补贴9136万 创历史新高
- 辰欣药业800万元购车补贴奖励企业管理技术人才
- 济宁:自主创业从事家庭服务业可获千元补贴
根据《投资者报》研究部统计,2009年,获得政府补贴最多的A股上市公司是南方航空(600029,股吧),达到18.69亿元,是全年利润总额的4倍。补贴额最多的10家上市公司中,航空业盘踞4家,另外中国石油(601857,股吧)、丰原生化(000930,股吧)、长江电力(600900,股吧)、京东方等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也在全部A股市场排在十名之列。
另外,我们还统计了A股市场中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最高的公司,其中,华银电力(600744,股吧)、南方航空、方大碳素、深南电A、丰原生化等公司若扣除该部分收益,公司就会呈现严重的经营性亏损。
奇特的中国式补贴
政府补贴似乎是中国市场的奇特现象,即使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对银行的支援也是以注资入股的方法来完成,而中国各级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补贴,几乎都是直接增加公司的盈利。
长期以来,欧美政府和企业界一直责备中国政府对出口企业进行巨额补贴,从而下降企业成本,并以此作为针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根据,尽管这一责备有时多带偏颇,但在我国,政府补贴的大范畴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上市公司的补贴也尤为明显。
之所以选择对企业施以援手,政府多是认为企业的竞争环境无法让企业有效地通过经营来实现盈利。这恰恰是一些公司无法进步内部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优越劣汰的生存法则告诉我们,一方面,企业需要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克服本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对事迹的冲击。只有做到这两点,企业才干生存和发展,并真正成为一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良企业。否则,被淘汰也只是顺应了残暴的市场竞争规律。
而大批的政府补贴,则是损坏了这一市场规律,并使得市场对资本优化配置失去作用。但这可能是政府补贴的最大迫害。
目前,政府补贴重要分两类:一为减困性质的补贴,二为鼓励性质的补贴。前者重要为政府帮助企业减轻经营压力,比如近两年对航空、石化企业的补贴多属此类;后者为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巧创新、环保等方面的投入而进行的补贴。
政府补贴帮助企业减困,使得企业失去了在逆境中生存的才能,而这一般需要削减成本、进步产品竞争力等方法来实现,可是企业在“有鱼吃”的情况下,就无法再去锤炼“抓老鼠”的本事。
更糟糕的是,这些艰苦户本就是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经营不善本应被市场淘汰,从而促使行业洗牌和升级,而政府的介入,使得社会资源又流向这些艰苦户,不仅不利于市场和社会公平,更是捣乱了市场秩序。
鼓励性质的补贴,看似合理,实则不然。技巧创新和环保投入,并非没有回报。技巧创新为产品的持续竞争力铺路,环保投入则有利于公司建立品牌价值。企业只要保持合理的投入比重,就能比其他企业获得更健康的盈利才能。显然,有些政府和公司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而把技巧和环保投入作为企业的一项累赘来看待,这本身就是很大的曲解。
而让我们担心的是,政府补贴可能成为一些公司与相干政府官员的利益互换游戏。在盈利诉求下,上市公司会向政府寻求帮助,并索取补贴,而相干政府官员则可能成为可以进行利益交换的对象。我们看到,一些获得高额政府补贴的公司内,董事会多有曾在政府担负要职的高官,这为可能存在的利益交换行动供给了更多方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