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大公作为中国独立评级机构,自2008年7月就启动了美国“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申办工作,然而在经历了美国证券交易管理部门极其严苛的审查后,被两次“延期批准”后,实际上是以“莫须有”之名被拒之门外。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地跨入一个信用时代,然而中国信用评级业所面临的严格形势,将给中国经济安全乃至世界经济稳固都带来宏大风险。
从国内看,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的特别国情凸显了正确揭示信用风险的重要性。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系统,信用经济的大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基础性力量,任何在信用风险监控上的明显失误都有可能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从国际看,中国的对外投融资行动需要信用评级来揭示全球信用风险,确保中国在国际经济范畴的正当利益得到应有的保护。目前中国事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债权国,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放开,中国可能成为民间债权国,大批的国际投资都需要有及时正确的信用评级信息做指引。
另外,国民币国际化战略将使中国逐渐发展为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如果不能尽快进步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在国际评级市场的话语权,就无法获得国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市场定价权。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供给可靠的风险信息。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6月下旬召开的多伦多G20峰会上指出,“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行动准则和问责制度,特别是要制定客观、公平、合理、统一的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和标准,使有关评级成果正确反应一国经济状态和信用级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