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2010年6月,是一个令中国电影人“高兴”的月份,国家广电总局颁布5月已“备案”将要拍摄的电影为189部。这个数字,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而去年,同期备案149部。“备案”就是拍片打算,有业内人士流露,因房地产受到“克制”,目前不少老板放弃投资房产,改投电影。大批热钱涌向电影投资,必定程度也刺激了电影的“蓬勃”。但放眼电影圈,盘踞制高点的永远是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名导,明星也永远是数得着的那几个。中国电影圈的隐痛,又有几人知?本报记者多方采访,将从今日起推出“问诊电影圈”调查系列。
青年导演鄢颇被砍事件在娱乐圈引起震动,陆川曾以《媒体的底线》为题撰写博文:“北上的新资本也带来了新的对话法则,我们内地本来的恩恩怨怨都成为了小儿科。”有媒体指出,陆川所说的“北上资本”指香港电影投资者。继陈可辛之后,香港导演北上渐成风潮,“港版冯小刚”彭浩翔也要北上了,日前高调发布签约江苏广电,3年内将拍3部影片。陈嘉上说“想拍大投资就必须来内地。”刘镇伟说“不来内地就没有前途”……张艺谋《好汉》唤醒了强盛的内地市场,40亿、60亿、100亿的年度总票房让电影人前仆后继,那残暴的背后却暗藏着鲜为人知的痛,本报独家对话了多位香港导演。
★陈可辛:好似一对恋人,初看还顺眼,但相处久了,就会发明有不同
★刘镇伟:内地投资人钱多,但比较爱好瞎指挥
★彭浩翔:我平时爱好讲黄色笑话,现在我跟领导就不能讲
A缘起:
想拍大投资必须来内地
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的统计,2009-2010年贺岁档历时4个月,票房过千万的国产片16部,港产片占了12部。吴思远曾一语中的:“《投名状》、《赤壁》等合拍大片在香港都卖得很火,但也不过是几千万元,内地动不动就是几亿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投名状》里那句经典台词:“抢粮!抢钱!抢女人!”被香港电影导演变成“抢戏抢钱抢观众”。
“香港市场很小,要想拍摄投资大一点的影片,导演就必须跟内地合拍。”金像奖主席陈嘉上坦言,要是没有内地市场,香港电影基础没戏。香港导演要熟悉内地市场,需要来北京懂得内地观众的爱好。不少北上的香港电影人将落脚点选择在了北京,陈可辛和陈嘉上在北京买房,陈可辛与黄建新组建“我们制作”电影公司,陈嘉上加盟光线建立工作室,刘伟强也在北京建立了工作室。
1 2上一页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