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
90后的孩子:对地震只有口传记忆
三位接收本报记者专访的孩子,他们分辨是10岁的男生王乐鹏、12岁的女生林碧莹和12岁的女生管如一。他们告诉记者,对于唐山大地震的印象,全都是通过家人的讲述。“天昏地暗”、“下大雨,雷打得响”、“我妈妈说,猫在山上更安全”……孩子们的描写只有只言片语,但是每个孩子都告诉记者:“地震太可怕了”——至于如何可怕,他们会说:“家人讲述时的表情,就很可怕。”王乐鹏是三个孩子中惟一一个有家人在这场地震中逝世的,“我的舅舅在地震中遇难了,他的名字就刻在纪念墙上;我姥姥被砸成重伤,地震后几年就逝世了,这些都是我妈妈告诉我的。”
院长:“不请”也要“自来”
中国少年报少年消息学院唐山分院的常务副院长王树长,昨日带孩子们来到地震遗址公园。他告诉记者,大地震毕竟已经过去了34年,现在的孩子对那段历史已经没有太多概念了。但是大地震毕竟是对唐山的毁灭性打击,孩子们应当懂得唐山的那段历史以及唐山人的不屈与刚强,“无论如何,我要带他们来看一看。”王树长告诉记者,并非“正规媒体”的少年消息学院,并没有接到剧组的邀请,但我们也会“不请自来”。“本来小记者们还筹备了不少问题,但是昨日主创们献完花就直接走了,弄得孩子们挺扫兴的。”随后,王树长又带着孩子们,来到记者发稿的酒店大堂,等候了三个多小时,只为争取到晚上首映式的入场名额……
唐山:对《大地震》“痛并骄傲着”
对于《大地震》与唐山和唐山人息息相干的这部电影,王树长从一个唐山人的角度,对于记者提出的“影片是否是揭唐山的伤疤”这个问题答复:“如果说伤疤,每个唐山人都有,甚至浑身是伤。但政府为这部影片投资了8000万,为的就是能够为唐山这座城市留一个印记——这么多年过去了,唐山从废墟中重获新生,唐山人的苦难与刚强,需要这样一部光影作品留下。”王树长拍着胸脯告诉记者,对于《唐山大地震》,只要“有经济才能”的唐山市民必定都会去看,“拍摄时,唐山人就尽一切可能支撑剧组,唐山普通电影票价20多元,《大地震》可能要70元甚至80元,但是大家必定会去,甚至全家都会去。”在他看来,《大地震》已经不只是一部电影,“我们看了必定会痛,但是会为能拥有这样一部记录历史的影片而骄傲。”
暑期档大片《唐山大地震》(以下简称《大地震》)本月22日才会在全国上映,而昨日(12日),影片罕看法提前10天即拉开了全国首映式的序幕。不过群星荟萃接收媒体访问的重头戏——北京首映要到今天(13日)才进行,而影片采用了与《十月围城》参拜南京中山陵类似的方法,剧组昨日重回唐山,在地震遗址公园向罹难者献花。献花只进行了三分钟,但许多唐山人却“不请自来”等候了三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只为见到剧组主创一面。对于这部对唐山人意义非凡的影片,用唐山市民的话说:“就算花普通电影四倍的票价,唐山人也会去看的。”
三分钟主创只献花不开口
昨日下午,满载全国媒体的大巴从北京驶向唐山。一路上小雨不断,似乎预示着这会是让人肃穆的一天。不少媒体记者是首次来到唐山,看着车窗外略显安静、高楼不多的这座城市,不时小声议论道:“好安静、祥和的城市……不过高楼真少。”下午三点半,百余家全国媒体抵达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在长达300多米,刻有24万罹难者名字的纪念墙前,穿着黑白两色的冯小刚、徐帆、李晨等主创一字排开,向罹难者献花,并默哀一分钟进行祝福。全部亮相媒体面前的时间加起来只有三分多钟,一开端亮相时相互寒暄、献花、默哀、合影,盘踞了全部的时间。现场主持人一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就不安排媒体访问了”。随即,主创即上车离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