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富春山居图》不单印证了大多数人的判断,反而从下限的角度在市场上掀起波涛。
因为明星效应,影片上映首日卖出4600万元的惊人票房,随即也形成全民吐槽的狂潮,《富春山居图》在剧情逻辑、导演技法以及表演水平上让大多数观众无法接受,槽点之多之猛堪称史无前例,2.97亿元的票房是因为观众鉴烂赏雷的好奇心使然。
在《富春山居图》后出场的《不二神探》同样被批成烂片。
导演王子鸣是娱乐圈前辈崔宝珠的儿子,能量不小,因此才能请来李连杰、文章、陈妍希等助阵。
也是因为这样的明星阵容,让它在6月下旬的影片中显得很是突出,但影片本身乏善可陈,风格沿袭上世纪80年代的笑闹探案片,随心所欲的港式无厘头在现在显得相当过时,而且再交由文章、陈妍希等演惯正剧的演员来负责搞笑,不只隔靴搔痒更加格格不入。但是面对种种批评,《不二神探》表现同样强势,凭借受追捧的喜剧动作类型,在越摊越大的电影市场中也切下近3亿票房。
《小时代》则在《不二神探》后再次掀起全民大吐槽,影片由争议极大的作家郭敬明自编自导,起用了非常年轻的创作团队。
基于郭敬明一直以来的定位,影片也被不少观众先入为主地赋予了各种标签。事实也确实如此,《小时代》把郭敬明梦想中的城市和社交生活展现了出来,手法幼稚,但他表现坚定。
影片对所谓“上流社会”的表现不遗余力,尽管郭敬明辩解有表现年轻人的奋斗,但“炫富”的价值观被死死钉在了这部电影上面,《人民日报》甚至发出《不能无条件纵容<小时代>2、3出现》的声音。
再一次,影片的口碑与票房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很多影评人和导演都认为这是一部质量不及格的电影,但是依然没有阻挡观众为《小时代》贡献近5亿票房,让它成为今年暑期档国产片的票房冠军。
3 怪招多 负面营销逆向赚钱
市场化的时代,营销对电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01年7月,黄建新导演的《谁说我不在乎》开映,海报上打出了“中国第一部暑期档娱乐片”的标语,虽然“娱乐片”的提法现在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但也反映了片方在抓观众注意力方面的尝试。
不过当年无论是从影片数量和质量来说,“暑期档”都无从谈起,只能算是暑期上映的电影。
经过这几年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洗礼,中国电影已经跨越了纯粹追求好评的阶段,以前是求好评,求“交口”,现在则是求关注就行了,只要有人关注,不管是骂的赞的都行,最怕就是没人关注。这样的营销手法在暑期档有不少例证。
《富春山居图》早在上映前就知道影片肯定会被人骂,因此取消了一般都有的上映前媒体看片,希望先期抑制住可能的恶评产生。
不想影片上映后,网络上尤其是微博等来自媒体上的吐槽数量惊人,片方也注意到吐槽中有不少对影片的“烂”表示好奇的言论,很快反应过来利用这些好奇心发动媒体攻势,给各路媒体提供了大量吐槽言论,让批评的舆论场更显壮大,但却引来一批好奇者进到影院试菜,成为负面新闻逆向营销的一次成功案例。
这种负面营销手法,《小时代》更加不能回避。相比《富春山居图》,它的争议点更多,而且有包括郭敬明在内的其他明星强大粉丝团队,在舆论的争夺中更容易形成拉锯战,尤其是在网络世界中。
因为对影片的批评,郭敬明的粉丝对影评人周黎明、史航及导演高群书等人形成围攻,规模之大也算是令看官开了眼界。同样争议越大,关注越多与票房越高形成了互动关系,吵得不可开交,《小时代》则赚到盆满钵满。
4 迟到多 好莱坞片遇到保护墙
今年暑期档国产片占据了上风,6月到8月期间只有十来部进口片上映,数量之少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票房也不算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