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炙烤下,房产税成为高层用来给房市降温的利器。
发改委近日重提房产税的改革,这被业界解读为对非营业性住房征收房产税已箭在弦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产税应该改革,但改革房产税,对于平抑房价的作用,有人提出不同观点
近日,发改委官员表示我国将计划实施一系列税收体制改革,而“推进房产税改革”正位列其中。他透露,房产税的改革一直处于紧锣密鼓的研究之中。业界认为:这预示着对房屋产权人征收房产税已“箭在弦上”。
然而,房产税改革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要怎么个改法?房产税的改革对房价到底能带来多大影响、能否抑制高房价?房产税改革是否遇到阻力?成为近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报记者近日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房产税的终极目的
一个广为认同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对大户型、非自住高档住宅的房屋在保有环节征收税款,进而削弱楼市的投机力量、打击靠房产升值而获取暴利的炒房客,进而达到抑制高房价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所谓开征、出台房产税的问题并不确切。房产税并非一个新税种,它源自24年前国务院发布的一个暂行条例,自1986年以来一直存在,“只是种种因素的叠加促使其担负起今天调控房价的重任”。中国政法大学税法学教授施正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1986年9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是以经营性房产为征税的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决策层设计房产税的初衷是对公民的经营性收入收取税款。”施正文说。这意味着,公民的住宅性房产并不需要缴纳房产税,住宅性房产的产权所有人并非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投机因素渐渐充斥房市。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2010年,政府采取了诸多“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与此同时,国外房产税带来的利好经验,给了不少有识之士以启迪。他们渐渐认识到,对居住性房产开征房产税,能够在房地产供需双方行为合理化的导向上形成一种约束,减少房屋空置率和投资、投机行为。
一个广为认同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对大户型、非自住高档住宅的房屋在保有环节征收税款,进而削弱楼市的投机力量、打击靠房产升值而获取暴利的炒房客,进而达到抑制高房价的最终目的。
税法专家、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桓说:“对非营业性房产征税,可以使地方的政府获得一种大宗、稳定的支柱税源,改变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收入、以办企业粗放扩张GDP的不良模式。此外,房产税也是发挥财产税再分配调节作用所不可或缺的税种。”
“中国当前开征房产税是可行且必要的,但此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高度敏感,方案的设计上应注重渐进要领,不求一步到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财政学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
他建议,实施初期,对一般的消费性的住房不考虑实征;独立别墅、豪华公寓则可先行实征;对居民一定面积以下的“第一套自用住房”,可以考虑永不实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