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指着一个二居室接着说:这个近70平方米的二居室,套内面积只有40平方米,公摊面积竟然高达近30平方米,这叫什么设计?买一赔一吗?
另一位参观者高小姐则向记者抱怨,我最受不了的是这个楼盘竟然还是筒子楼,让经适房住户住进上个世纪50个年代的筒子楼,不知设计方是怎样想的?
在采访的最后,高小姐提出的一个问题将周围的人问住了:这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还能改吗?
针对这个疑问,在现场,北京市计划委回应说,已经开工的项目也将进行调剂优化。如已经开工项目还未竣工,楼体的外立面自然可以改。至于空间布局,只要设计精巧,即使只调剂几栋楼,后果马上就会不一样了。
政策房细分思考
在当前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政策房已成为地产调控成败的保障。有专家表现,大面积地建造经济实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房是调控成功的要害。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贴资金632亿元,以建造各类政策房580万套。
然而在关注政策房建设数量的同时,政策房的各种质量问题似乎没有得到相应的器重。
这里的质量问题,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看得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如本次公示中,42个政策房所反应出的户型设计、结构设计等问题,以及建造过程中偷工减料等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光辉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四强向记者指出,目前中国政策房的建设仍处于寻求数量增加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因为成本与卖价等把持,政策房无法像商品房一样以市场化的方法来运作,难免会呈现一些设计缺乏人性化,建造用料成本较低等现象。如果建造用料成本高,房屋卖价就得进步,届时政策房就脱离福利房的本性了。
他认为,这次公示政策房计划就是政府的一种姿势——政策房价低并不必定质劣。同时,他认为,针对政策房买方群的经济实力与需求的不同,政策房也应层级化,可推出高中低档房,以应对政策房买方群中高中低档的需求,减少供需间的摩擦。
政策房折射出的另一层质量问题往往让人疏忽,这就是住户被轻视的问题。
比如北京首个限价房旗胜家园业主雷女士就向《每日经济消息》记者反应,自己是限价房购置者,在外面都感到抬不开端,房屋质量呈现个什么问题,反应到小区物业,得到的答复是通常是 限价房质量还想怎样,似乎限价房的质量就应当是这样。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明,社会各方对政策房的质量问题似乎也默认,这对政策房住户也形成了心理压力。政策房增量过程中质量问题,正从建造向应用过程上延伸。
事件回放:
北京副市长批政策房设计不居心 42计划退回修正
陈刚称个别项目设计不居心
在北京市近期政策性住房建设计划设计计划展揭幕当日,副市长陈刚参观展览时对部分项目标设计计划进行了点评。批评了设计不好、没有居心设计的项目,表扬了设计比较居心的项目。政策性住房直接关系到市民改良居住条件,解决居住艰苦的问题。在盖房子之前就要听买房人的看法,根据他们的需求把房子设计好。陈刚说。
他表现,计划提前向大众,展现就是要发明问题,设计阶段就要发明和改良,如果等房子都盖好了就晚了。要让政策性住房‘造价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配套全’。
排排楼被多次点名
昨日下午,市计划展览馆,一些市民正在看自己关心项目标设计计划。工作人员称,前日下午,市计划委主任黄艳在展览现场召开会议,各个项目标设计单位参加。黄艳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了点评,指出项目在平面计划、地面设计、户型、绿化等方面可以改良的处所。
据懂得,一些面积较大的项目计划设计单一,是点评中被多次点出的问题,很多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小区里,10多栋外形、色彩都雷同的楼简略排列,成为了排排楼,进了小区很有可能找不到方向。黄艳表现,面积较大的项目可以进行分区,不同的区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作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