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绿城团体起逝世回生之年。
这一年,绿城足球队由于广州、成都假球案,得以重返中超,而绿城地产得到了工行信托融资,摆脱“外债门”危机。
然而,进入2010年,绿城又陷入新一轮的偿债期。年初,绿城已回购了一笔2007年发行、期限7年的高息债,金额4亿美元。5月18日,绿城有一笔本金总值22亿元国民币的可换股债券到期,债权方是纽约梅隆银行,绿城已筹备赎回该笔债券,但没有流露此次赎债资金的具体出处。
事实上,绿城巨额负债经营的方法一直受到业内诟病。尽管去年楼市大热,绿城中国的净负债率已经由2008年底的140%,减缓至2009年底的105%,但在地产上市公司中仍属高位,而今遇到史上最严格的楼市调控,无疑是对绿城高负债模式的考验。
巨债压顶
根据绿城颁布的财务报表,今年1-4月份,绿城实现销售金额达国民币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0%,但绿城团体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1%,明显低于内房股同行30%的平均程度。更重要的是,绿城的资金压力仍然较大。
绿城中国被认为是在港上市的内地地产公司中杠杆率最高的公司,2009年耗资456亿元激进拿地,占合同销售额的88.8%。这使绿城的“资本承担”高高在上。
绿城中国总裁寿柏年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现:“今年我们又买了一些土地,地价90亿元左右,如果我们接下来不买地,今年绿城大概要付200亿元的地价款,到现在为止,绿城已经支付了100亿元。”
今年又是绿城最花钱的一年,绿城团体在建项目达102个,新开工面积将超过80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将超过1200万平方米,仅次于绿地和万科。
寿柏年认为,目前的负债对于绿城而言是安全的,并且是有效率的。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现在负债率盘算并非十分合理。因为买地的时候,绿城出一半的钱,银行出一半的钱,其中绿城的净资产不会增加,相反负债是必定会增加的。”
“绿城这种方法,在市场好的时候,完整可以凭借销售事迹,回笼资金,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土地储备。但这种高负债经营模式,一遇到宏观调控,就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佑威地产研究机构分析师陆骑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现。
绿城上市前负债率400%,2008年底也高达140%,很多分析机构预期2010年、2011年绿城的净借贷比将达到141%和126%。尽管绿城董事长宋卫平表现“只要迅速开发销售,就不会有任何风险”,但在楼市调控背景下,“迅速开发销售”成为开发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