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底线、危机和容量意识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环境科学与生态修复研究所所长段昌群教授认为,云南高原湖区的旅游资源密集,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功效区和环境敏感区,湖泊生态系统封闭程度高,抵抗外力干扰及损坏才能弱。目前重要高原湖区已过度开发,因此在引进和建设旅游地产项目时应秉承“先治理再发展”的观念,建立底线、危机和容量意识。
政府和开发商应在湖泊的流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范畴内优化开发,认真对湖区的水、大气、土壤等进行调研,分析其发展旅游产业及旅游地产的承载力,开发之前先恢复和保护好生态。对高原湖泊分圈层开发利用,如湖体属于重点保护区,不能有任何有形建筑;湖滨缓冲带要禁止一切开发运动;限制开发区可适当发展旅游业;严禁沿岸沿湖开发布局、兴建旅游地产项目。要把持湖泊重要水域上游的旅游地产数量和范围。要学习国外在景区只修少数通道进入湖区、吃住行都远离湖区、观光需背包走入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把最好的土地和资源出让给开发商,却没有解决好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易形成新的不稳固因素。一些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不得不到周边发展形成新的损坏和污染,这类关联问题,必须在开发中一并解决,而不能转嫁给社会和政府。”
业内人士及专家认为,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利的时候,有无切实考虑到大众,的利益,大众,的看法和声音是否能反应到政府决策里。像大理洱海的别墅群,若接收处分便可保存非法违规建筑,那就会有无数的开发商愿意以缴罚款为代价侵犯更多的公共资源;若持续任由大批的地产项目肆意侵犯优质资源,剥夺普通老百姓享受自然的公共权利,那在短暂的经济利益后面,失去的可能是党和政府的威望及民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