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据称出自国土资源部的有关1457宗闲置土地的“黑名单”,吸引了全部房地产行业的眼球。而陆续呈现的据称来自于这份“黑名单”的各省市具体的闲置土地的报道,更为这份“黑名单”的真实性添加了砝码。
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在接收采访时则表现,国土资源部并没有发出这样一份“黑名单”,也不存在所谓的“黑名单”。
记者致电国土资源部消息处处长谢晖,他非常确定地说:“明白告诉你,这份名单不是出自我们部,所以对此我们不进行任何评论。”
记者调查后得知,这份名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情况表》的“名单”,是从中国银监会系统流露出来的。
回溯国土资源部一年来一系列清查全国闲置土地、打击开发企业囤地的举动,可以看出跨部委和谐举动已经成为严格履行房地产调控新政的惯例做法,其思路与路径日渐清楚。
“黑名单”有鼻子有眼
据懂得,早在今年6月初,国土部就将一份包含了全国各地共计1400余宗闲置土地的统计表供给给了银监会。银监会立即向各省市区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下发紧急文件,请求各单位对表中所涉及项目标授信情况、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等情况进行全面风险排查,并于7月15日之前将具体数字上报,为下一步各部委对房地产企业闲置土地的集中整治做好筹备。
7月底,这份名单被媒体曝光,部分省市的闲置地名单,包含地块宗数、项目名称、受让人、合同编号、土地用处、供地面积、合同价款、合同签定时间、约定开工时间、约定竣工时间等数据赫然在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闲置土地的报道相继出现。
据这份“黑名单”显示,北京、广州、海南、江苏等地成为闲置土地“重灾区”。其中,北京闲置土地共160宗,其中35宗是企业原因造成的;广州闲置土地54宗,住宅用地占六成;海南则有77宗闲置土地,重要散布在海口和三亚,商用与住宅用地大约各占一半;江苏闲置土地48宗;贵州108宗;上海则“零闲置”。
8月5日,地产股和银行股遭遇“黑名单”传闻袭击,两大板块相干个股齐齐下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