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前一轮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解包还原’刚刚结束,现在又要重新甄别、排查风险。”8月6日,一家上市银行授信部人士表现,本已安排的休假打算,也成为泡影。“何时结束,还很难说。”
银行业知情人士流露,7月底,监管层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处所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下称“平台贷款”)清查甄别工作的座谈会。8月初,监管部门即以特急通知的情势,发文安排新一轮平台贷款的清查工作。
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按照“解包还原”的请求,开展了平台贷款自查整改工作。基础摸清了平台贷款底数,并逐步落实风险缓释措施。“但在数据采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详细分类的基础数据统计仍不足。”一位银行业人士直言。核算平台贷款的详细数据,成为新一轮清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前述知情人士流露,监管部门请求各家银行,逐户建立台账,并对不同类别的平台贷款进行定性甄别、分类处理,以有效缓释和化解平台贷款风险。
按照风险“四分法”标准划分
“此番再启动调查,强调以现金流对还款本息的笼罩程度为重点。”前述上市银行授信部人士表现,新一轮清查工作的重要变更体现在平台贷款的风险划分标准上。
在这份8月初的特急通知中,监管层请求派出机构和各家银行按照风险“四分法”,即“全笼罩、部分笼罩、基础笼罩、无笼罩”的标准对平台贷款划分风险类别。而在7月底,最近一次关于平台贷款,还是按项目三分法,即“现金流全笼罩、不能全笼罩但第二还款起源充分、以及第二还款起源不充分”进行分类。
业内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此番风险划分的根据为借款人自身现金流占其应还本息的比例。其中,全笼罩,这一比例在100%及以上,借款人自身现金流充分;基础笼罩,这一比例在70%-100%之间,有少部分依附财政担保;半笼罩,这一比例在30%-70%之间,部分依附财政担保;无笼罩,这一比例在30%以下,借款人自身有少量现金流,但大部分依附财政担保。根据这份特急通知的清查工作安排,在明白风险分类后,各行将四类平台贷款进行分类处理。
前述知情人士流露,监管层如此器重现金流对还款资金的笼罩比例,乃是因为目前平台贷款高增加势头虽然有所缓解(上半年增量约2800亿元),但平台贷款整体代偿性风险较大,表现为现金流不能完整笼罩本息的贷款占比较高。“从有关部门控制的情况看,在平台贷款中,项目没有现金流、财政保障才能较弱、或者贷款本身不规范的,大概占到20%多一些。”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