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年3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的建设蓝图后,重庆市再度首开全国先河,成立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专职重庆住房保障计划、政策、分配和监管等工作。8月9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孙力在接收《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专访时表现,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的成立,是重庆住房体制改革具有标记性的事件。
孙力表现,按照改革的思路,重庆的住房保障将逐步实现三位一体,即把廉租房和经济实用房的保障模式串联起来,最终合并到公租房一种保障产品当中,而建立公租房管理局是这一改革思路实现的机构保障。显然,从完整市场化的单轨制转变为市场供给与政府保障并举的双轨制,重庆的住房体制改革在政策理念和体制建设上都走出了极具摸索性的一步。
保障模式多元化,依不同人群分层次保障
中国住房:住房保障在各地底本只是一个处室的司职范畴,重庆市首开全国先河,成立一个专职的、独立的副厅局级管理机构,为什么要这样做?
孙力:重庆提出3年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体量大、笼罩面广,涉及的工作范畴非常宽泛。如果只是一个处室设置,研究、制定、实行住房保障政策还可以,但要作为一个具体的操作性机构就显得力量不足。公共租赁房是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实行管理,可以使得我们的住房保障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更能够把国家的精良资产管理好、应用好,为宽大大众做好服务。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是经过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市编委重复研究后成立的部门,不是临机会构,而是承担公租房的长远计划、建设进度监管以及建成后的租赁、日常管理等职责的部门。
今年以来,重庆大范围启动了公租房建设,明白了公租房的总体布局计划,出台了公租房管理暂行措施。这次成立公租房管理局,标记着重庆公租房系统的基础建立。
中国住房:从名字上看,重庆公共租赁房管理局更多体现在公租房范畴,但其管辖包含廉租房、经济实用房等住房保障的全部范畴,这是怎样一个思路?
孙力:在重庆的住房体制改革思路中,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住房保障的三合一系统,即将公租房、廉租房和经济实用房三种类型三位一体。也就是说,未来重庆市的住房保障只有一个品种,就是公共租赁房,然后再根据不同的保障人群,来进行分层次保障。保障产品是统一的,但保障模式是多元的。公共租赁房管理局的设立,适应了这个改革的请求。
也就是说,以后重庆不会专门再去建设廉租房和经济实用房。
属于廉租房申请家庭的,申请公租房依然享受廉租待遇,其租金差额由所在的区县政府供给补贴。而经济实用房申请家庭,则按照公租房5年后可申请购置的规定实行。公共租赁房售出后就成为经济实用房,但是要出售转让,就只能由政府回购,然后再次转化为公租房房源。这样做的利益是,在保障房的建设、计划以及管理上实现了统一,无论是房屋项目质量还是管理工作效率,都必将得到极大的改良。
公租房小区管理将履行开放式竞聘
公租房小区的管理将履行优越劣汰的开放式竞聘,各区县的房屋管理所都可以来参加,只要你有一个好的管理计划
中国住房:从公共租赁房管理局的机构设置中,很容易看到重庆范围建设公租房的全部流程与要害节点。
孙力:不错。目前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下设5个处室。
一是综合处,相当于办公室,重要负责公租房政策的宣传、信访以及与群众反应看法的互动等职能。
二是打算财务处,重要负责公租房建设的整体计划、投资测算、资金运行及打算管理职能。
三是工程管理处,早期重要负责公租房建设的工程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和工程安全,当大批公租房开发完毕后,其职能范畴很大一部分将转移到房屋的维修管理上来。
四是住房管理处,公租房建成后,其管理、应用以及租户退出环节的职能都在这里。包含:房屋的应用、小区的管理、租金的收取以及对专业物业公司的选聘;此外,还履行监督职能,即监督租户是否履行租赁合同,并对租户资格进举动态管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