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小区已入住10周年,观里孩子越来越多,可跟孩子相干的配套设施却迟迟未跟上。
去年,风雅园居民明亮和社区里的几个年轻妈妈经过调查,发明这个自2000年左右入住的小区,正进入生育高峰,到处都能看到年轻妈妈和孩子。而回龙观除少数几个社区有儿童滑梯外,没有的小区超过28个,比例占2/3以上。
在向街道办申请未果后,回龙观风雅园一区的几位妈妈发起募捐,居民们自发建起一座多滑道的新滑梯和一个秋千,并自发进行保护,出于安全考虑,还在滑梯附近安装了摄像头。
建成已近一年,风雅园一区的滑梯给孩子们带来许多快活。但对回龙观大部分小区的孩子们来说,远没有这么荣幸,至今没有滑梯的小区数量几乎没有减少。
上周,回龙观风雅园居委会主任李遵义称,居委会盼望风雅园二区和三区也能装上,他们多次给街道办打报告,但屡次被驳回。街道办负责人表现,他们不是不想给小区装儿童设施,而是担心一旦出事,由谁来负责的问题。
李遵义表现,他近日将再给街道办打报告,并将与各方探讨义务划分措施,盼望孩子们今年能玩上滑梯。
其实,回龙观的情况只是偌大北京城的一个缩影,记者访问调查发明,在北京多数社区都缺乏专门的儿童运动设施,其中有计划滞后、空间限制等诸多问题,很多孩子都是与成人共享健身设施,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不问可知。
案例
1 儿童健身“转投”成人器材
原因:老旧小区空地面积有限
6月4日下午,记者访问了宣武区的几个老旧小区,这里大多只有成人健身器材,没有儿童健身设施,孩子们多在成人器材或空地上玩耍。
平原里小区建有北京市体育局捐赠的六七部成人健身器材,但没有儿童健身游戏设施。孙大爷只能抱着一岁的孙子坐在成人器材上,他说,该小区是危房改革的回迁房小区,没有专给孩子们的设施,孩子们只能在这些大人们的器材上玩,偶尔会带孙子去附近的陶然亭公园、万寿公园玩玩。旁边的健身乐园器材应用须知中显示:儿童器械成人不能应用,成人器械儿童不能应用。
该小区物业佳诚公司工作人员称,没有儿童游玩设施系小区空地面积太少。由于是老旧小区,当年计划并未留下太多空地。
平原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称,小区档次偏低,部分居民素质不高,什么都搁不了,估计建了儿童游玩设施,第二天就没了,设施被损坏后,孩子们玩起来也危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