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监察部曾联合下发通知,请求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计划、调剂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清查治理。但记者在采访中懂得到,沈阳市并未对“亚洲城”项目调剂容积率问题进行查处。
“容积率说调就调,计划成为一个软性角色,还有什么意义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光远认为,“地王”高价拿地,最后又以转变容积率的方法进入市场,这一现象值得关注。处所政府靠“地王”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但又不能让开发商无钱可赚,于是进步容积率就成为灵丹妙药;同时,开发商有调高容积率撑腰,也敢于频频出手发明“地王”。
马光远说,如此进步容积率,极易引起权利寻租。例如,原重庆市计划局局长蒋勇,因帮助开发商调增容积率等违法行动受贿1796万元,最终落马受到法律严惩。
监管部门不作为甚至纵容 受损的会是谁?
从未批先建、无证销售,到违规进步容积率,“亚洲城”项目几乎是一路绿灯,并没有感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压力。
开发商称,“亚洲城”项目启动不久,先是地块拆迁延期,后来又遭遇金融危机寒流,开发商一度考虑撤资。但有关政府部门多次和谐并请求,尽快开工建设。于是,“亚洲城”在没有办理任何建设手续的情况下,促上马。
由此,“亚洲城”违法建设销售1年多,一直未得到改正和禁止。今年4月以来,由于开发进度缓慢,交房日期推迟,购房者不断到开发商、政府相干部门讨说法,“亚洲城”的乱象才浮出水面,政府开端出面处理有关问题。
房产开发涉及计划和国土资源、建委、房产局等多个职能部门。记者就此采访这些部门,都告诉“办理证件我们负责,但违法建设或销售,我们没有执法权,执法权在行政执法局”。
张志英说,“亚洲城”开工建设后,沈阳市和皇姑区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曾多次到现场执法检查,作过罚款处理,请求结束销售。记者就此重复接洽沈阳市和皇姑区两级行政执法局,对方表现不接收采访。对于执法过几次、罚过多少钱、是否叫停开发商卖楼等问题,均不予答复。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冯昀说,“亚洲城”项目标种种乱象,至少阐明政府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一些购房者认为,政府要对招商引资负责,但不能违背法律法规。这么大的楼盘,如果没有有关部门默许纵容,开发商哪来的胆量建设销售?有关部门对此难辞其咎。
记者懂得到,皇姑区政府已责令“亚洲城”项目暂停销售,并和谐两家公司和解完成相干手续办理,尽早交付;对于“一房两卖”问题,开发企业批准退房或调换。 马光远认为,沈阳“亚洲城”的建设和销售是典范的“先上车、后补票”,在一些处所具有代表性。发展经济不能逾越法律红线,计划刚性必须坚守。政府部门的不作为甚至纵容,相当于放弃监管,最终会导致花费者利益、政府公信力和企业商誉“三输”的局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