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黄健翔,在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我已经有180万粉丝了,希望您关注我……”看了看摄像师,黄健翔问:“要么,再来一遍?”
被几个年轻人摆弄来摆弄去,黄健翔始终面带微笑,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霸气。
在被称为“中国式微变革”一周年纪念的日子,恰好黄健翔陪伴了它的始终。他曾想:世界杯会让他的新浪微博的粉丝量大大增加。而结果有点失望,才30万,可世界杯结束后的一个月,粉丝却暴涨了50万。
这,或者意味着一个转型:那个“说球的”黄健翔,正在人们的视野中渐行渐远;但另一个黄健翔,正向人们走来。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我就是黄老邪。微博里,黄健翔将金庸的名句当成了自己的个人介绍。
很难相信黄健翔是如此性情的一个人,说到兴奋处,他会用穿着拖鞋的大脚丫碰碰记者,以示这话有点意思。
离开镜头,他的动作异常多,说到人心谄媚的话题,他甚至弓着腰,半蹲着,示范着奴颜婢膝的姿态。不过,看上去更像在球场上准备带球过人。录像选择在一家餐馆中进行,女服务员一边遥望着一边嘀咕:比电视上看到的,显老……
命中注定,这一次的人生,要在灯光下和灯光外不断切换。青春已逝,我们曾遥望的一切,依然遥远。好在,黄老邪还没有疲惫。该如何形容此时此刻呢?或者只能说,那份良知,仍未沉寂。
微博改变上网习惯
晨报:您是如何成了“微博分子”的?
黄健翔:以前听说过“微博”,没试过,也想不出它怎么好。后来新浪编辑拉我来玩,真玩上了,就体会出它的趣味了,现在我的新浪微博有超过180万的粉丝。
晨报:新浪微博对您的影响大吗?
黄健翔:我不是专业的互联网研究人员,说不出更多的东西,但微博确实改变了我的上网习惯,现在上网先看新闻后看新浪微博。如今,不少新闻机构注册也开通了微博,如今,许多第一手的信息是通过新浪微博散播开来,它实际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晨报:很多用户觉得微博帮他们找回了“邻居感”,您的体会如何?
黄健翔:我没这种体会,因为在网上,网友会将你看成是所谓“公众人物”,发言必须很小心,在这样的氛围下,无法产生“邻居感”。
晨报:连上微博都要注意影响,不觉得累吗?
黄健翔:是啊,但也没办法。我也曾以为微博是自我的平台,可以不加掩饰地自由表达,但事实不是如此。比如世界杯期间,某明星喜欢的球队被淘汰了,便在微博上发了两句牢骚。对于球迷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了,在生活中谁说话也免不了会有几个脏字,但很多网友不依不饶,加上传统媒体跟进炒作,就把事件影响放大了。所以在微博上是不可以有喜怒哀乐的。
网络有戾气也有温暖
晨报:网友对公众人物提出了很高的行为要求,可另一面,咱们网络整体环境并不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
黄健翔:我不是社会学家,我说不好。在网上,只要是草根,哪怕脏话连篇,也没人指责,反而会受到鼓励,但如果是公众人物,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
晨报:为什么在我们的网络上,戾气这么重?
黄健翔:戾气确实有,但温暖、友爱的东西也有。戾气轻重,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毕竟网络是个发泄的渠道。但公众人物就要小心了,网络不是他们可以发泄的地方,依然要谨小慎微。
晨报:在微博上,关注您的粉丝似乎非球迷越来越多,您怎么看?
黄健翔:终于有人发现这一点了。确实,如今关注我的非球迷多了,让我感到惊喜,在新浪微博上,我三分之一是转发,三分之一是球评,还有三分之一是原创评论,大家是对这些评论比较关注吧。
还能找个饭碗不错了
晨报:您近期的许多评论,很有勇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