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手中的产品90%以上有质量问题。”主管告诉记者,名单中的客户均是电视购物中的消费者,他们购买的问题产品也成为电话回访、继而再次进行“电话销售”的关键前提。
对于该公司产品的质量,一名主管说“也有真的”。但在其巡视走开后,另一名员工操着浓重的东北话反问记者“你信吗?卖真货赚谁的钱?全是假的。”
免费换机骗走客户押金
客户交付押金后,快递送达,不过是另一部伪劣产品,而承诺的上门回收手机者则杳无音信。
进入正式工作。
整个办公区陷入一片嘈杂。员工分饰各种角色,彩铃声、“倒带”般的回访声、叫骂声,其间,还掺杂着主管巡视时的训斥声。
当日的回访中,员工的大部分业务为开发新客户。以手机为例,按照流程,电话拨通后,业务员自称是“电视购物质量监督管理总局客服中心”或是“电视购物客服管理局”的客服人员,现对全国的电子产品用户做质量调查。业务员先说接到大量消费者投诉,称该品牌手机经常出现黑屏、死机等问题。多数情况下,此时,“受访客户”会感同身受,也列举出自己手机的多项问题。
随后,业务员告知对方“质检总局已‘责令’厂家,对相关产品免费进行调换”,厂家会将新产品(高端品牌)邮寄到客户手中,几小时后由专人上门回收此前的问题商品。诱惑之下,大部分客户开始随业务员的引导选择新手机。
此时,业务员称,为保证交易顺利进行,客户需在拆开包裹前,支付手机的一半价钱,打入公司账户作为押金,快递员见到汇款凭证,方可交出货物。“这是根据《邮政法》相关规定,也是保障此贵重物品的安全。”同时,业务员再次强调是“免费换机”,专人上门回收问题手机时,将一并返还押金。“如果回收人员未能按时返还押金,您可以到当地公安局或是质量监督局领押金,找我们的话会双倍返还。”
如果客户同意调换货物,业务员便要求其告知通信地址。而事实上,这些地址早已在业务员手中资料上有登记。
这些手续完成,业务员称,已将信息上报至产品厂家。随后,以短信平台发出自己的姓名、工号及一个公用的手机号码,并致以问候。跟着,业务员还会打电话给客户“跟单”,告知包裹邮寄情况,并拉拉家常,表示关心问候。
在整个过程中,交押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取得对方信任,会有专人负责接听客户电话,冒充上门回收人员。其自称就在当地,交易完成后几十分钟内,便会上门返还押金。
三五天后,快递送达,而承诺的上门回收手机者则杳无音信。当然,快递中的也不过是另一部伪劣产品。
一旦客户发现上当,拨打短信平台的投诉电话。也就意味着,下一轮骗局即将上演。
此次,业务员先是道歉,答应再帮客户调换新产品,除此之外,还会在包裹中寄出一张银行卡,卡上是之前客户缴纳的押金,客户凭包裹中的密码,便可取钱。不过,要想拿到这个包裹,还需要再缴一笔押金……
就这样,整个骗局一遍遍地重复着。据介绍,最多的,有客户被连骗6次。
连骗六次以上需申请
员工们每天大约完成四五十单任务,公司在北京设有多个分店,每月有四五百万入账。
整个上午,主管不断巡视,不时督促人们加紧工作。办公室内,也不时传出业务员破口大骂的声音。
中午12时许,午餐时间,每名员工可领到一份外卖盒饭。
用餐只有半小时,接着,主管便开始针对上午员工的表现做出“培训”。
记者看到,公司有3块黑板,上面分别记录着每组员工的名字。每当有员工成功销售,其名字旁便会贴上一个彩色的纽扣。一上午时间,黑板上共贴了22个纽扣。
在员工的座位上,张贴着操作流程或是工资表,其中一张单页是电话销售的货品价目表,包括诺基亚、苹果等高端型号的手机,价格均在1500元至2500元之间,而对应市场正品的价格,则在三四千甚至更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