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鹏
北京时间9月1日夜,一份针对CHBT公司的紧急调查报告正发往许多基金经理的电邮。
CHBT为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中文名上海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hina-Biotics Inc)。数月来,争论一直萦绕着这家上海公司。近期,美投资机构针对中国在美上市企业财务虚报问题频频发难,CHBT正经受声势最为浩大的一轮质疑。
近一周,CHBT股票狂跌11%。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Citron的报告是关键”。8月31日,美国一家名为Citron Research的机构发文《CHBT:门店在哪里?》。当日,CHBT网页突然更新,公开其100多家门店的地址。
9月1日传开的报告中,Citron将一些地址通过电子地图搜索后再次质疑,“门店在哪里?”
“罕见的闪电战。”一位收到报告的基金经理说。
战火早已烧开,不止于一只中国概念股。自本报近日调查破产富翁徐杰贩壳经历起,记者不断收到相关指控材料,在纳斯达克备受追捧的CHBT亦名列其中。(详见本报7月22日、8月31日头版报道)
本报记者调查显示,CHBT虽与徐杰尚无直接关联,但在其成为热门股票的路径中,已然深入徐杰们仰仗的“圈子”——它或许是徐杰远在中国,却得以多年逃避美国监管体系的原因。
“圈子”里的庞大利益,已经吸引了全球知名的审计机构、专注于中国企业的投行和律师事务所。
“壳”,是他们共同的生意。
“外界对我们有误解。”9月1日晚,徐杰在电话里对本报记者说,他一直作为投资者为中国中小企业寻找机会,“我们往公司里投了钱的,怎么会让它造假?”
分配:“圈子”拿走35%股权
“徐杰们拿走了35%以上的股权。”在8月31日本报报道刊出后,一位徐杰的旧部主动在电话中爆料。
这位不愿具名的徐杰旧部称,徐拿走股权的理由,一是作为上市包装所需费用,二是其称在增发、承销中需要“打点”相关机构。“我们拿10%—30%不等。”徐杰回应称,企业上市中,他的出资用于支付壳、律师、公关等费用,“以这些入股上市公司。”
他举了一个海湾资源公司(Gulf Resources)的例子,“我们之后还继续往里投了上千万。”徐杰称这些投入都可以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查到,“都是离岸公司注资的。”
“许多企业因此埋怨徐杰,特别是他并不能让所有股票都成功运作增值。”这位人士说。
据记者多方了解,徐在国内的团队中,有一部分负责寻找各种企业资源,包括与地方政府走访合作。从徐团队的网站看,他们通过中美投资战略集团、中国桥梁资本、深圳华银投资担保公司等主体,与许多地方政府接触甚密。
另一部分人则负责做账等包装,一般2-3人一组。“做成功一例,团队可以有5万美元奖励。”
但是,徐毕竟无法只身获取美国市场信任,大洋对岸,“他寻找了更多的合作者。”
“徐杰的圈子能够在上市公司占有30%以上股权,而不在SEC文件中引人注意,主要方式是通过离岸公司分散持股。”这位徐杰旧部说。
本报记者查询徐杰圈子所涉一些公司发现,的确存在一些难见于公开资料的投资机构在首发或增发中占有公司股份。
“其实,徐的做法就是利用两国信息不对等。”
合力:承销机构利益纠葛
20天前的夏威夷海岛,罗氏资本(Roth Capital)开始了又一年的投资者宴会。
这家机构自我介绍,他们的中国公司上市业务,市值早已超过百亿。记者手中Roth Capital近两年承销客户记录显示,罗氏承销的中国股票中,包括东方纸业(ONP)、上海双金(CHBT)、中国绿色农业(CGA)等备受质疑者。
然而,就在盛宴开始前,纽约ROSEN律所却公开其针对东方纸业的集体诉讼申请,罗氏资本因承销了东方纸业今年3月的股票增发,也被列为责任方起诉。
集体诉讼代表人Mark Henning告诉本报记者,“罗氏资本无疑有责任。”起诉者们的代理律师长期以这类集体诉讼为主业,“罗氏资本是我们经常遭遇的公司。”这位纽约ROSEN律所的律师也称,增发承销机构负有对上市公司尽职调查之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