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这一缺乏“政治敏感度”的动作,直接激发两大部委网游监管权之争由暗转明,逐步升级。一度,新闻出版总署宣布中止对魔兽的审批,令网易停止服务。
“他感觉自己跟版署有十年的交情,而魔兽又是一款已经运营好几年的游戏,没理由被拖着不给批,所以那时丁磊和公司更像是为尊严而战。当然命运不是我们自己所能掌握的。”风平浪静之后,一位网易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回忆说,老板只决定要对着干,后面怎么处理就得大家来想办法。
所幸网易最终涉险过关,但仍有外界人士尖锐指出,魔兽代理运营审批的过程丁磊需要好好反思,“偌大一家公司,危机事发中间,看不到团队集体讨论,而是丁磊个人的好恶情绪直接左右了‘是否应该站出来挑战监管机构’这样的重大决策。”
“都以为我被打入‘冷宫’了,怎么可能?”在这次专访中,丁磊向本刊记者坚决否认了外界对他的有关猜测,但对游戏审批问题仍刻意回避。
不像CEO的CEO
网易的员工们早已习惯为“老板”率性而为的后果打扫战场。
在网易2010年第二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身为公司CEO的丁磊在电话会议环节拒绝回答花旗分析师有关魔兽在二三线市场营销策略的提问,并直截了当地回答:“你又不是我老板,没必要问那么细。”
就是这样一个细节,让一条《丁磊“怒斥分析师”》的消息在当日迅速蹿红于各大媒体。连锁反应的另一端,是网易市场部员工全部神经紧绷,陷入对外沟通并收集反馈的奔忙中。
然而在两天之后的专访中,丁磊索性更直率地对本刊记者回应:“我觉得这个分析师太没有水平了,当场我都不好意思说她。”在他看来,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从业者并不了解行业,很多人连游戏都不玩,没资格来指手划脚。“坦白说,他们知道中国有几个二线城市?他们跑过几个网吧?”
“我曾经从哈尔滨一直跑到三亚,沿着整个海岸线,从中国地图的‘鸡头’跑到‘鸡脚’。”丁磊告诉本刊记者。他只带一个助手,两人在全国跑了近20天,每个晚上大概跑十个网吧。他在网吧里跟玩家交流,甚至天天泡在论坛里搜集玩家的各种怨言;此外,为了解自己的主要用户——新新人类的思想动向,他甚至关注中国80后、90后作家写的网络火爆小说。最后,丁磊亲自主持了《天下2》的回炉再造。
丁磊不喜欢也不习惯面对的不光有华尔街,还包括媒体。尽管13年中接受采访已经不少,丁磊仍然没有学会像其他CEO一样圆滑应对。当本刊记者提及“是否感觉监管趋紧”的话题时,托着腮帮好一番沉思的丁磊顾左右而言他:“为什么不多提倡一些真善美的东西呢?”再问,丁磊躲闪不及,只好硬着头皮扔出一句“这个事你还是去问李甬(网易门户总编辑,并分管市场营销)吧。”
“我更像个产品经理,反正技术我也非常了解。”谈及自己在网易的角色,丁磊甚至连CTO(技术副总裁)都不愿当,“CTO是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就好像一个建筑物的主设计师。”在丁磊看来,产品经理的角色,思考更多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产品的前瞻性、合理性、以及应用性,这才是他的兴趣所在。但这显然不是个一般的产品经理,他甚至连不同的城市要使用什么样的营销方式也要亲自试验。
即使拥有如今这样的江湖地位,丁磊仍习惯对自己爱好的业务亲力亲为。这种丁磊式的行事方式自有其个人魅力——“他走到哪哪就火,他不管哪,哪就没声了”,但业界对此不无担忧。“公司做大了之后,陈天桥知道用唐骏跟外界打打太极;马化腾也知道自己不善言辞,于是找来高盛背景的刘炽平做总裁;而丁磊做网易就是自己一个人干。”一位IT产业分析师向本刊记者指出,丁磊一心专注做产品,却忽略了很多产品以外的东西。
不管是其他互联网业者,还是网易内部员工,都了解一个事实:网易是家好公司,但却是一个没有战略的公司。对于未来的方向,丁磊并非没有想法,他认为从Facebook的成功可以看到,“互动社区”将是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网易从来都是在做社区”。但丁磊还不清楚如何将网易现有和未来的各种产品纳入这个社区,“我目前在思考当中,一个新的社区形态有很多方法,但什么是最佳的,很多经验是否能够借鉴到中国,我还不知道。”专访中,丁磊冥想片刻,仍未能对“互动社区”的新理想做出更深解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