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下旬,公司第一次筹备会议在深圳一家菜馆的餐桌上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公司的商业计划书和远景规划包括公司的框架、每人所占的股份、规章制度等都确定下来,为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这个规划,4人的分工是这样的:康哲为董事长,负责蓝点的企业发展策略规划;邓煜出任总经理,主持全面工作;廖生苗任技术总监,李凌为研发部经理,两人负责技术开发。康哲还叫来了好友、毕业于北京外经贸大学财会专业的曾颖帮忙。9月7日,他们5人自筹资金20万元,注册成立公司,并在深圳赛格科技园租了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1999年10月1日,蓝点发布了Linux1.0RC版,在IT界引起轰动,并被深圳市政府列为高交会11大推荐项目之一。蓝点软件早期以做内核汉化的中文发行版为主,很快在业界享有相当高的技术地位,在个人OEM版市场占有率、零售市场都是国内第一,也是当时国内最早实现赢利的Linux公司。
2000年3月7日,蓝点成功在美国OTCBB市场(俗称三板市场)“借壳上市”,股票代码为“BLPT”。上市第一天,股价一天之内暴涨了400%。这意味着蓝点的市值一夜之间达到了4亿美元。《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撰文报道他们,题目用的是《小鬼当家》(他们中康哲和廖生苗1971年生,李凌1974年生,邓煜1975年生)。
蓝点公司未能熬过股灾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蓝点上市一个月后,席卷全球的股灾骤然爆发。当时美国三板市场崩盘,以及随后接踵而来的“9·11”事件,使资本市场突然间失去融资的能力,当时的网易还一度停牌,蓝点股价在美国三板市场也一路狂泻——蓝点当时主要盯住技术前沿做高端研发,商业模式主要是以收取上游客户的执照和代理开发为主。危机发生后,上游产业合作伙伴的海外订单突然消失,原有赢利的桌面版本的收入此时已难以支撑蓝点高额的研发费用了。而与此同时,国内某些国资背景的Linux公司,从国内获取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开始在蓝点挖人。“内外夹攻,整个市场格局已难以容纳作为民营企业的蓝点生存了。”
其后,蓝点主要股东把部分股权转给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汽车仪器企业的股东,这一公司成了蓝点新主人。
鲜为人知的一段往事是,当时,华强北赛格工业园里有两家以企鹅为公司标志的企业,那便是楼上楼下的腾讯和蓝点,两家公司的人员私交不错,蓝点早于腾讯上市,搬家时,照例买了乳猪,赛格工业园里不少创业者都跑来吃烤猪喝啤酒庆祝乔迁之喜。从高端研发人才储备和技术研发影响力而言,也许当时的蓝点还强于腾讯。但最终的差别在于,腾讯这只企鹅成功度过了那个互联网的冬天。采写《马化腾的腾讯帝国》的中国著名IT观察人林军曾提及,当时楼上的马化腾也一起来吃烤猪,一位腾讯当时的创业元老还曾和林军感慨,说最开始腾讯的目标是超越蓝点。
“在深圳,激情容易被点燃”
十多年过去了,康哲回头看这段往事,这样评价自己的这段岁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深圳以来,我有幸和深圳这座城市以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起脉动,一起成长。我有幸与一班青年才俊去建功立业,一起奋斗,一起努力,亲手去创造历史。回首往事,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自在’”。
如今,蓝点创始人之一的邓煜,在北京做一个企业客户管理的营销软件通卡公司,并获得深圳创新投资。而康哲,先后成立了卡诺能源公司、天盛弘泰顾问公司等企业,主要为企业及政府提供科技咨询顾问服务,参与有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工作,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高端培训咨询服务。
康哲说,自己已离不开深圳这座城市。“在深圳,激情很容易被点燃,而我可以从容自在地在这里做有价值的事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