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行业都有基本的元素,如果你没有改变商业模式,这个基本元素就是一定要面临的问题。比如开一个餐厅,每天的鱼、原料,都是你每天要面对的。海辉这种外包服务基本就是人的操作。海辉成立14年来,每天所面对的也是人的问题。”
以前在惠普,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是没有差异化的,但是孙振耀意识到,在海辉这样以人为基础的外包企业,这样行不通。
海辉开始按照工作内容的不同,把员工分为3类人才——70%的员工,需要适当技能的培训就可以满足客户普通的需求;而10%的员工则需要很长的工作经验,例如对客户的管理和对项目的管理;第三类则是公司的管理层。在此基础上,逐步清晰不同类别员工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对普通员工注重招聘和培训的效率和流程,这些所有外包公司都是大同小异,孙振耀认为海辉最大的差异化应该是在项目经理以上的管理,“海辉的管理团队非常职业化与专业化,这不仅是体现他过去工作的背景,也体现他对海辉这种文化的认同。做项目管理需要时间,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是培训,还要更多从思想上面去影响他们。”
从另一方面讲,海辉也在考虑尝试通过科技的手段,来体现外包服务的价值。2010年4月,海辉收购了Salesforce.com的合作伙伴EchoLane。这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公司,在制造、高科技、金融服务业拥有良好的声誉。EchoLane有两大特色服务,一是将定制的、传统设定式软件和早期遗留系统移植到云计算解决方案下;二是利用Salesforce.com、大机器,以及Eloqua等云计算应用程序执行全面的端到端CRM解决方案。
但是在旁人看来,海辉的董事长孙振耀,似乎还是当年在惠普的样子——尊重每一个人,在企业文化、管理和组织结构上投入很多精力。他喜欢摄影,最近拿着照相机拍了很多他认为不对的细节,例如下班后没有收拾好的工位,没有倒掉的纸篓,自己住的小区里的施工细节等等,有机会就放在PPT里不断提醒周围的人注意改进。“我觉得在惠普公司学到的几个东西一定会保留的。例如惠普公司那种职业化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对人本身的重视。对人的重视不是对他每天客气、对他说好话、拍肩膀、请吃饭。对人的重视是在于,你赋予每一个人责任和权利。你既要能够尊重他的决定,可是也要挑战他的决定,让他每天能够不断地去成长。”
对话孙振耀
Q:从惠普离开以后,有很多的工作机会,为什么选择了海辉?
A:我离开以后,当初两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学习,变革自己,最终是思想的变革,过去20多年做职业经理人养成了一种习惯,并不适合真正经营企业。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我也问了两个朋友,和他们的谈话里面我感觉到,有一些理念是我没有经历过的,所以最初两年时间我做一些公司的顾问,主要目的是要从他们身上学习思考的方式和重点。
那时候我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自己经营企业的决策者,而不是一个协调者。选择海辉,我还从很多角度思考过——第一,行业的选择,我不能距离自己的背景太远;第二,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是由专业的投资机构组成的,基本上没有原来的创办人在里面。如果有创办人在里面,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还是一个管理者,不是一个经营者,这是我的朋友告诉我要非常注意的事情;第三个原因是团队,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没有一开始就答应这个工作,而是选择做了独立董事,花费了两年的时间观察这个团队,观察这个公司。最终我是觉得在所有的机会里面,海辉是最符合条件的。
Q:海辉公司不久前在纳斯达克上市了,这也是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纳斯达克呢?
A:一家企业上市有不同的原因,例如投资者套现,或是资金的问题,但海辉不同。我们这么多年来业务的积累,大概90%的客户都来自海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寻求一个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也就是说要去买一张名片。我们必须到美国去上市,寻求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是我们的客户认可的。事实上,我在路演过程中见了80多家投资机构,问了很多种不同的问题,他们要求我们跟其他公司做比较,几乎所有的比较对象都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香港甚至是亚洲和日本都没有,从这个过程我是觉得我们已经达到了目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