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个月销售额达1亿元的京东,是一个让人揣摩不透的怪圈,亏本赚吆喝,而且赔得越多吆喝声越大。
4年融资额达12亿元的京东,像一个宏大的饕餮,胃口被把持得出奇地好,体量惊人,其要挟性和攻击性也愈强。
12年高速成长的京东,像一个隐形的漩涡,裹着诱惑,藏着暗流,让供给商、投资人、甚至用户都难以逃脱。
它让伙伴敬畏而疏离,
它让对手胆怯而恼怒。
京东怪象 令人又爱又恨
在微博上搜索“名为刘强东的人”,只有两个成果,一个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还有一个叫“狗日的刘强东和京东”。
正牌刘强东拥有7654个粉丝,微博数却是0。可就在3个月前,刘强东的微博还很活泼。他曾在微博流露京东向SNS靠拢的消息,并留下邮箱招揽人才;他通过一句“一会就要出发去sk团体给千寻员工讲话了,从现在起,他们都是京东人了”,从侧面证实了京东收购千寻网的消息。
很明显,刘强东删掉了所有的微博,原因不明。
记者在网上搜索“京东商城”,《网民京东购故障笔记本退货无果 差评遭删除》、《有图有本相 网友爆料京东又卖翻新机》、《京东商城扬言放弃不下楼客户 网友猖狂拍砖》等消息搀杂在大批比价信息中。在各大论坛,网友对京东的声讨也层出不穷,前文中“狗日的刘强东和京东”也许就是一个极端分子。
京东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在一片骂声中,京东却越跑越快,骂的人越多,京东的用户量和销售额越高。
根据京东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京东商城的注册用户从最初的36人演变为800万;年销售额也从1000万元迅速增加到40亿元,平均复合增加率超过300%。当年那个没听过8848,没上过当当网和出色网的刘强东,凭借自己的“草莽”理论带领京东商城“蛮横”地颠覆了中国的零售业渠道,从一个后来者变为中国B2C范畴的巨鳄。
在刚刚结束的京东12周年店庆运动中,仅6月18日当天,京东商城就在13个小时内接到了15万个订单,销售了30万件商品,发明了超过1亿元的日销售额,平均每秒销售额超过20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些数字的增加均超过200%。
这一切看起来,刘强东提出的2010年销售额达100亿元的目标似乎指日可待。然而不合常理的是,在这样宏大销售额和增加速度之下,京东却是一个不赚钱的企业。
尽管在《盘算机世界》对京东高层采访时得到的数据显示,京东商城毛利率为10%,但据知情人士流露,“京东的真正毛利率仅有4%,最高不会超过7%。”
京东不是上市公司,真正的数字无从考证,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多少能够泄漏一些信息——2007年,京东商城获得了来自今日资本千万美元的融资;2008年底,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著名投资银内行梁伯韬的私人公司联合向京东商城注资2100万美元;2010年初,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浓雾尚未消散,京东商城又获得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第三轮融资——这是金融危机产生以来中国互联网市场产生的最大一笔融资。
“4年1.8亿美元,对一个日流水在千万级的零售企业,每天光是利息就很可观了,如果赚钱,又怎么会需要这么多的投资呢?”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一直以来,电子商务都被称为“最赚钱的互联网业务”,为何京东不仅不赚钱,反而如此烧钱?为何不赚钱的京东却依然受到投资人的追捧?
“让人又爱又恨”是大部分同行的心声。《盘算机世界》记者向与京东商城有关的企业和分析人士发出了大批采访邀请,京东商城的投资方今日资本始终没有回复;竞争对手淘宝电器城、国美、苏宁则认为评论竞争对手过于敏感婉拒了采访;甚至连华旗、海尔、戴尔等京东商城的合作伙伴,也分辨以渠道负责人没时间、不方便谈论等理由三缄其口。这又是怎么回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