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迎变局
近日,《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支付宝、财付通等市场份额占优的企业不免“偷着乐”,纷纷对照规定进行拿牌筹备;而市场总份额不足0.7%的300家小企业难免落入“被退出”的不祥地步。分析认为,作为电子商务“货币渠道”和“诚信基石”的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洗牌变局。
支付“大佬”遇机会
劣势小企业难免唱悲歌
《措施》请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必须在2011年9月1日前申请取得《支付业务允许证》,逾期未取得的,不得持续从事支付业务。其中,要害规定无疑像巨额钞票砌成的高门槛:申请人拟在全国范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国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国民币,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实缴货币资本。
但“门槛”的高低还要看第三方支付企业“腿够不够长”。“这些看似宏大的数字对于目前市场排名前列的第三方支付‘大佬’来说,并不是很高的门槛,目前全国排名前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注册资本应当都在1亿元以上。而对众多小支付平台来说就要艰苦多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更令小支付企业沮丧的是,管理细则中请求,申请人的重要出资人必须持续两年以上盈利,“这一点对绝大部分范围较小的企业将是致命打击,尽管央行表态牌照无穷量,但最终八成以上第三方支付企业将丧失申请牌照资格”。
据悉,目前全国有3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其中向央行报备的企业共约130多家。这也意味着,《措施》出台以后,至少将有100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被清洗出局。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0年一季度互联网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分辨以58.8%和24.8%的市场份额盘踞前两把交椅。快钱、ChinaPay、环迅支付、易宝、首信易、网银在线和云网支付则以10%以下的份额列于第二梯队,而其余近300家小型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共才0.7%。一位业内人士预测,“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作用下,这0.7%的市场份额也要保不住了”,300家小企业在行业洗牌中集体出局“大有可能”。
业内持乐观愿景
洗牌有利于行业细分发展
300家小第三方支付企业可能的“集体悲歌”不会减缓《措施》实行的步伐。一年以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式将会明朗化。由于淘汰的企业重要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小企业,对于未来全部支付市场环境,业内人士广泛持乐观愿景。快钱CEO关国光表现,《措施》的出台有助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规范和长远发展,它将赋予支付机构的法定地位,推动第三方支付企业“阳光化”。同时,他还表现,《措施》出台后,将进一步加快国内支付企业的分级,使国内支付行业步入品牌细分期。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支付行业重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型支付企业,它们以在线支付为主,捆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迅速做大做强。而另一类则是以快钱、汇付天下为首的金融型支付企业,着重行业需求和开辟行业利用。“而在《措施》的监管下,支付行业市场细分化将更加明显。”
此外,关国光认为,管理措施的出台,还将支付企业彻底置于国家政策、法律以及大众,的监督之下,使支付企业业务更透明,监管更得力,增进大众,和媒体对支付企业的懂得,化解他们对支付企业的曲解,预防涉黄、涉赌、讹诈等行动给支付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压力,从而使支付企业像银行一样,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花费者的懂得。同时,也客观上促使支付企业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避免卷入黄、赌、毒中,更好地为宽大商户和花费者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