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其实一直在和节目编导沟通,他们更爱好选择可视性强,抓人眼球的主题。但从网站角度说,我们盼望节目做一些大众的话题,这样会更好地带动交易量。”王煜磊称,“在我看来,快活淘宝是一个跨媒体的电子商务公司,它的核心还是落在电子商务上。”
毕竟,电视寻求的是收视率,而电子商务寻求的是交易成功率。做电视与做互联网,做娱乐与做网购,有着截然不同的基因。因此,一套节目能否让双方形成互动,除了和谐播出内容外,快活淘宝需要思考的是,双方的渠道是否能互补短长,及时地互动?换言之,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能否做到“1+1>2”?
事实上,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打个比喻,“电视直销的商品必须得有品牌,而淘宝上热销的单品不必定能符合这些特点。”王煜磊指出。
除此之外,从收视人群上看,尽管湖南卫视与淘宝的受众群总体年纪段很类似,但“在晚上7点半到9点的收视人群的平均年纪仍大于淘宝购物者的平均年纪。”据统计,这个时间段收看湖南卫视的大多是中年人,而这一人群恰恰是电子商务中的非主流人群。
“我信任这个节目做下来,节目中产品的特点和销售数据会和淘宝的数据有一些差别,”王煜磊称,“你只有真正做了之后才会发明其中的差别”。此外,“《越淘越开心》的前半段是真人秀环节,后半段是秒杀环节。有趣的是,你会发明前面那段内容的平均收视年纪和后面那段并不雷同,真人秀的观众大多是中年人,秒杀环节则换上了年轻人。”——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快活淘宝的商品毕竟该如何定位,怎样贴着节目走,其实是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尽管电视与网购的受众群存在差别,但用淘宝CFO张勇的话说,淘宝进行的所有跨界合作无非缭绕两条主线:一是让平台笼罩到更多过去接触不到的人群,二是让上这个平台的人们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这一点看,淘宝与湖南卫视的“磨合”与“试错”仍在意料之中。要害是,在经历初期的磨合后,快活淘宝需要找到更加合适的内容,与更为安稳的运营模式。
手记/观察
谁在成绩马云的“狂想”?
王 晶
如果像《第三次浪潮》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所说,今日世界的大众有着“泾渭分明的未来观”的话,那马云所谈论的“新商业文明”也许是小部分人能懂得以及认同的未来观。
大部分的人更愿意停留在已知世界里,“他们难以想象自己去过一种真正不同的生活,更别说接收另一个崭新的文明”。因此,少数人需要承担着昭示未来的义务。也许是像阿尔文·托夫勒这样的未来学家,也许是像乔布斯这样的“偏执妄图狂”,以及马云这样的自称为“幻想主义者”但实际上又是现实主义的创业者。
数字化的商业时代,是生长在想象力与变更精力的平台上的。对马云来说,与其用一种“颠覆者”的姿势去与对手交战,不如通过不断发明概念,勾画愿景,许人们一个未来。当然,这种“未来”需要马云通过源源不断地传输他及他一手打造的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来“变现”。而当幻想被刻画一百次的时候,就有实现的可能。
因为在阿里内部,从高层到基层员工,必须先信任,再履行。这已经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规矩:如果你对这些概念有一丝的猜忌,那你不妨离开。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网购或是新型购物范畴标准的制定者、模式的创新者而非追随者,发明概念是理所当然,但接下来则是如何实现。因此,在这样一种信仰下转化而成的履行力,反而成绩了马云的“狂想”。
在阿里的“幻想国”里,马云是首席“幻想官”,而首席战略官曾鸣负责把幻想变成战略,两人是阿里巴巴战略重要的制定者。战略断定后,通过阿里系的“总裁联席会议”进行任务的分解以及考核指标的制定,接着通过召开M5(注:“M”为阿里内部管理岗位)以上级别的管理层会议,马云、曾鸣及各子公司的总裁们,再在这样的百人大会上,用一种技巧人员可以听懂的语言,把“战略”变为可履行的战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