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锴
当湖南卫视的“娱乐文化”遇到年轻时尚的网购潮流,擦出的火花是否如人们想象中那么残暴?
且慢答复。
湖南卫视与淘宝网的合作,催生了湖南快活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快活淘宝)新公司的股东,一边是精耕内容的电视媒体,一边是擅长运营的网络公司,在二者最初的构想中,电视和互联网能有效整合,在一个跨媒体平台里完成产品的电视营销及后端销售。
双方合作的驱动力,一方面源自湖南卫视对传媒团体收入起源多元化的渴望和进入新媒体的踊跃;另一方面,则是淘宝从网络购物到购物转变中的一片特别“实验田”——是否能孵化出成功的“跨媒体”购物平台。
在阿里团体董事长马云与湖南广电台长欧阳常林一拍即合后,不到半年时间,双方合资公司快活淘宝在2010年初正式运营。快活淘宝目前拥有一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节目《越淘越开心》,同时运营着一个名为“嗨淘”的电子商务网站。董事长朱德强坐镇长沙,负责电视节目标制作;总经理王煜磊重要在杭州,负责“嗨淘”网站的运营。不过,也有一些团队是跨地区办公,例如负责网站和节目互动的策划团队,根据需求配合紧密。
按照本来假想的模式,电视节目标收视率和网站点击量能相互带动,共同拉动广告收入(节目植入广告与网站广告)与网购量的增加。进一步地说,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天生好动”的湖南卫视和淘宝正试图尝鲜,摸索合作带来的一切可能。
为了让新公司尽快步入正轨,两位股东拿出了相应资源进行推广。为快活淘宝量身定制的《越淘越开心》节目得以在湖南卫视每周日晚上7:35-9:00档的黄金时间播出,而淘宝也在其首页设有显眼的链接,指向“嗨淘”的网站。
尽管初期的增加令人高兴,但是双方的磨合也颇为耗时,毕竟从互联网到电视,论行业的特征、企业的文化,都颇为不同。
据王煜磊介绍,快活淘宝目前比较明白的营利方法有几块:第一是广告,包含网站的广告和电视节目本身植入的广告;第二是电子商务网站的平台上的商品销售提成。第三则是对明星资源的开发,“甚至不消除说我们自己生产、自己设计、自己销售”。而还在讨论中的收入模式包含商品自营,即赚差价的模式。
对于已然将“开放的平台”视为战略方向的淘宝,“自营”似乎是个禁忌词。在淘宝的管理层看来,如果淘宝一边自营商品,一边为其它卖家供给平台服务,多少都影响淘宝与卖家间的共存关系。在淘宝首席战略官曾鸣眼里,“自营是定位越精准,做得越好,但你一旦进行精准定位,你就不可能做得太广。这意味着你做得再好也有一个上限。”因此,一直以来,淘宝的一大原则就是“不碰商品”。
但王煜磊的解读是,“没有人规定快活淘宝不准碰商品。” 快活淘宝应当被视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不能说它是谁的”;而作为新公司,快活淘宝有其生存压力,因此,嗨淘是需要在淘宝之外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换言之,通过电视媒体扩大影响力后,未来的快活淘宝可以成为一个渠道商,“举例来说,过去供给商无非把货供给了国美、苏宁,未来有一天他可以把货供给快活淘宝,由我们来做。”
这种构想并无不妥:通过自营,快活淘宝可以从内容源开端掌控整套系统,相对轻松地把握和管理各个环节,收入也能迅速做大。但阿里毕竟是拥有快活淘宝49%股权的股东,嗨淘假想中的自营若得以推行并快速增加,外人是否真的会将嗨淘与淘宝差别看待,这依然是个问题。
除了对自营理念的考量,在具体事务的履行上,新公司也处于摸索阶段。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双方需要在播出内容上不断磨合。
眼下,嗨淘网的内容仍然跟着电视节目亦步亦趋,“节目需要什么,由网站来供给”,这在朱德强眼中并不合理。他曾对媒体表现,节目应当为网站服务,幻想的状态应当是由网站的需求出发,推动节目制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