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石界 深圳报道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开端正式推出文化强省战略。
最近举办的省委第十届七次全会上颁布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计划纲领》(看法稿)提出,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干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加12%以上。到2020年,全省文化及相干产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占全省 GDP的比重达8%,广东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中心。
为期一天半的全会专门谈“文化”的发展,这在广东尚属首次。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战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点题。
显然,根据此次会议所断定的文化强省的战略定位,未来,文化产业不仅将成为广东GDP中一根支柱,广东也将被建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力量和摸索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
“十七大提出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的改革,广东在前三者的改革中已经破局,接下来就是文化了。”一位接近广东省政府的学者对本报说明。
转型新药方
此间,有学者指出,广东打出文化强省旗帜,旨在以建设文化强省这一药方,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以及进一步的提速进位。
2009年,广东省有法人单位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45亿元,居全国之首,远远超过排在第二的山东(651 亿)和第三的江苏(645亿)。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270亿元,占全省GDP的6.4%,总量持续5年名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占全国比重达 1/5。
“目前广东的文化产业总量在全国已经排在最前面,有实现文化强省的基础。”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单世联对本报说。
实际上,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战略的确立,广东经历了整整7年。
2003年,广东被中央断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在此后的7年间,广东推动了省出版团体整体转企改制、放开投资主体限制、重点媒体经营性部门和资产剥离转企等改革,这些工作,被视为广东推动“文化大省”建设的落实步骤。去年7月,广东《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行看法》中,则正式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
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林雄认为,从“大”到“强”,一字之差,体现了广东更加重视文化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更要重视文化创新才能,更要重视科学体制机制的构建的改革内涵。
“如果说广东的成绩得益于广东市场化比较高的优势,那么广东的文化产业下一步发展中,则要借力于文化体制的改革。”单世联对本报表现,这也是广东文化产业从大到强绕不过去的阶段。
投资门槛在放开
“我们也等待相干的产业政策放得更宽。”颇为关注该范畴的广州海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付胜春对本报说。
而在这一点,在广东省决策层显然已经达成了共鸣。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就表现,将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方法,履行按项目拨款和以奖代拟,逐步将政府对文化经营单位的无偿投入转为国有资本金的投入。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式。
记者懂得到,广东正大刀阔斧地推动近百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同时,也在拓宽文化产业的融资道路。
“长期以来由于受打算经济体制的影响,宣传文化战线基础上都属于传统的事业体制,重要依附政府投入,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难以得到一般金融信贷支撑,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融资难在必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林雄说,这一点,也有赖于文化投融资体制的改革。
记者获悉,广东省正在筹建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广东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公司,以此作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平台。
而在改革过程中,如何破解阻力,也是决策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汪洋表现,要擅长用时间换取改革的空间,让时间来摊薄改革的成本,履行“老人老措施、中人老措施、新人新机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又快又稳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