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凤苓
冯氏作品《唐山大地震》的热映也让中联重科跟着风光了一把。中联重科的挖掘机在影片中的震后救援中,担当了“重任”。
其实上,这是合润传媒“撮合”的广告。
合润传媒是一家从影视剧植入广告起家的第三方公司,目前,其业务还涉及品牌内容整合营销(线下推广)和品牌内容公关(影视剧宣传推广)两个部分,而影视剧的植入广告为其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
2009年9月,深圳市同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同威创投)向合润传媒投资2000万元;2010年8月,同威创投又联合深圳高特佳、凯晨资本等再投6000万元。
作为同威创投的投资经理,贾珂最初发现合润传媒是在2009年上半年。在贾珂眼里,这个项目“很性感”。
此轮经济危机以来,与“传媒”、“广告”等相关的公司,对VC/PE而言,似乎变得越来越“不性感”。
时至今日,分众效应下起来的那一波户外新媒体们,要么股价“温吞水”,要么,在上市门外经历着疯狂之后的阵痛,甚至奄奄一息。
因此,让人颇为好奇的是,同威们为何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合润传媒究竟性感在哪里?
性感来自哪里?
植入式广告在国内已算不得新鲜事物。
据CTR市场研究副总裁田涛推算,2009年,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市场规模约为20亿元,市场在以40%~50%的速度在成长。
实际上,合润目前所从事的这几项业务,传统的广告代理公司也都在零零星星地涉及,而仅依附于中影、华夏等片方的大大小小的广告代理公司难计其数。
“我们是做品牌内容营销的”,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一再强调,植入广告只是品牌内容营销的其中一个环节。
但,合润与传统的广告代理公司又有何本质的差别?
贾珂的答案是,“本质上差别不大”。
但看好TMT行业的同威创投,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比合润更好的团队”,“他们专注在一个细分领域,而且是最早一批做的”。
2005年,曾在凤凰卫视广告部任高管的王一飞离职,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他都待在美国,观察广告业发展的新方向。
这段时间里,他碰到一个新词汇:品牌内容营销(Branded Content Marketing,BCM),即以节目内容(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网络视频等)为载体,将产品品牌与这些内容相结合,并辅之以一整套的营销方案,进行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
在美国,一部电视剧有约70%的收入来源于票房以外的品牌内容营销市场。但在中国,电视剧制作方仍要靠守着卖片的钱过日子,他们需要拓展收入来源。
王一飞认为,渠道竞争的核心是内容,因此,他决定要做 BCM在中国的先行者。
2007年,时任凤凰卫视广告副总裁的王倩也“闪电离职”,与王一飞一起创办合润传媒。
在第一年里,王一飞亲自“跑业务”、“跟剧组”。
或许你还记得赵宝刚导演的《我的青春谁做主》一剧,其中kappa的植入广告就是合润的“处女作”。
但这个项目并没有赚到钱。
总结得出的原因是:对剧本不专业,对剧组不熟悉,给客户承诺的没做到。
后来,王一飞开始招聘一些具有上戏、中戏编辑或导演专业背景的人,组成了BC分析师团队。目前,这个团队有20多人。
BC分析师要做的是,根据剧本,在尽量不改动剧本结构的基础上,评估可增值的商业空间,然后向客户推荐;当客户有了意向后,BC分析师再根据他们的要求,写商业剧本,之后,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也由他们负责跟广告客户、制片、编剧、导演等各方沟通,保证客户要求顺利执行。
不仅“BC分析师”是合润的“首创”,2007年,合润还推出了“13项评估体系”、“价格体系”和“检测评估体系”,并在业内共享。
在一位影前广告界人士看来,“别人如果要复制,不是没可能,但在目前阶段,谁有专业团队、谁有行业深入的经验,谁有体系标准以及资金?”而这正是合润的先发优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