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方远 吕钦钦 上海报道
“我的网站基础不做了,今年找了份工作。”来自江西的戴先生告诉记者,他已告别自由自在的站长生活。
去年初,在全国的SNS热潮中,戴先生也创办了一个SNS网站,而且还颇有人气。据他描写,最多一天有上万的注册量。不料到了年底,扫黄风暴席卷全国,个人网站的备案和监管更加严格。
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网站的服务器一度从广东汕头搬到江西赣州,然后搬到景德镇,最后挪到南昌。“每次都要停很多天,本来发展得还挺好的,后来基础没有流量和收入了。”今年5月,他终于决定把网站关了,开端找工作。
戴先生只是大批中小站长的一个缩影。站长之家主编邱松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中小网站正在面临压力,有些网站关闭或者搬往海外。”
一则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或允许以佐证这个事实。根据 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域名总数降落为1121万,.CN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从80%降至 64.7%。另外,网站数量也由一月份的323万降为279万,减少了44万。这是自2006年统计以来,中国域名数量首次呈现降落。
虽然我们不能从数字中盲目推断,这些消散的网站都是中小网站,但有一点却很明白:在当下的网络监管中,社会资源缺乏而抗风险才能不足的中小网站,常常是最先受到冲击的群体。
在邱松看来,消散的44万网站中确定有部分本身就是违法低俗的,也是他们导致这么多网站被连累。他认为,进步门槛,规范准入是好事,但大家害怕的是一刀切。
删帖
刘静是北大的一名博士生,她用业余时间帮老师打理一个关注新媒体的学术性网站。为了弱化学校的官方背景,网站并没有挂靠在北大的服务器下,而由学生们自己去租了个服务器。
去年3月,这个包含消息、论坛、社区的小网站正式上线了。最初,网站还能施展北大学子的本性,引领一些前沿的讨论。由此网站也凑集了不少的人气,在众多的中小站中属于“混得不错的”。
不过,接二连三的关站事件让刘静信心很受打击。今年6月13日,刘静发明网站打不开了。因为此前在4月份有过一次被关停的经历,这一次刘静立即与供给服务器的服务商取得了接洽。对方承认是他们切断了服务器,理由是有违规内容没有及时删除。
6月24日,刘静的网站再一次接到服务商的删帖通知——60多条删帖的列表。尽管其中有些删帖理由实在难以懂得,比如有一条帖子的删帖理由是“办理网上文凭”,然而帖子内容完整没有与之相干的内容。但为了避免再度遭遇关站,刘静还是积极配合。
“我们不想跟他们逝世磕,毕竟我们的小站点依附着服务器支撑,莫名的关站,几乎是灭顶之灾。”刘静告诉记者。
由于站点属于起步阶段,基础靠内容留住人气。一旦遭遇突然关站,导致用户长时间无法浏览站点,人气丧失很大,几番下来,刘静运营的网站已经举步维艰。
现在,刘静和她的同学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每一条帖子学生们都要先仔细审查一遍,确保没问题之后再发出。
“其实这是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站长都碰上的难题。”站长之家主编邱松告诉记者,去年底开端的扫黄风波导致监管越来越严,特别对中小网站以及个人网站而言,删帖审查请求让站长们应接不睱。一旦不合请求,就会被关站。
记者接洽到为刘静网站供给机房接入服务的相干人员,他表现: “我们对网站内容并没有审查权利的,只是作为网络监管部门的中间人。”
上述工作人员坦言,“中小网站通常都是兼职保护,并没有专人团队24 小时管理,更不可能拨出一人来专门负责管理删帖和接洽监管事宜,这样就很容易呈现因为由于与机房方面接洽不上或者沟通不畅,从而导致关站。”
事实上,除了部分积极沟通的网站清算删帖之后重新上线,大批的中小站关停之后就永远消散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