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一来,中小代理都从平台出票,又绕过了中航信系统,这种局面显然触动了中航信的神经。“中航信是双方收费的,一方面向机票代理人收取设备应用费,另一方面,按每个月从中航信系统中出票数量,向航空公司收服务费。”吴为说。
众所周知,中航信是国内惟一的民航信息查询平台,为国资委下属国企,在香港上市。中航信是几乎所有国内航空公司的航班、时刻、座位空缺信息的惟一信息起源。然而,忽然冒出来的众多“外挂”第三方网站,抢了中航信的独门生意。这类网站截留了底本要在中航信商务平台上做的交易,难怪中航信一怒之下实行“封杀”。
在封杀平台后,中航信曾遭“垄断”质疑,但中航信却强调,对违规外挂机票销售平台清算工作,是中航信应宽大正规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人的强烈请求,配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进行的,目标是保障航信系统安全、保护正常的机票销售秩序和宽大旅客的合法权益。
对于中航信的说法,吴为并不认同,在他看来,无利不起早,中航信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才打击平台商。但这种自私的举动影响了很多中小代理人,这些人自己拿不到航空公司优惠的价格政策,以往一直靠平台出票才干多挣一点,如果平台没了,很多中小代理就会慢慢地逝世去。
代理业抱团自行突围
第三方平台抛出合作橄榄枝
就在记者邻近截稿时获悉,昨日,中航信“封杀门”呈现转机,“百家机票平台联盟”给出了缓和姿势,他们发出一封《合作建议书》,表现盼望中航信给平台正规接口并合理收费,平台还愿意帮助中航信分销还比较弱势的酒店、保险、租车等飞机票增值产品。
在《合作建议书》里,“联盟”建议中航信发展“大航信”战略,发展机票平台及其他行业软件服务商成为中航信利用服务商。同时,供给机票平台的B2B查询订座接口,并按合理的方法收费;作为回报,平台愿意分销更多中航信的非机票类产品如酒店、保险、机场服务等航旅增值服务产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联盟”称,“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和中航信之间一直在进行着到底是平台‘非法外挂’还是中航信‘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的口水仗,以及封杀和反封杀、屏蔽和反屏蔽的技巧对抗”。
但应当看到,在“封杀”事件中,中航信为行业地位而战,机票平台为生存而战,大家都有各自的立场和道理。事实上,双方的合作空间大于竞争。比如说每交易一个订单,机票平台都在给中航信直接或间接付费,“付给中航信的费用也是我们占比最高的交易成本”。据悉,对于“联盟”抛出的橄榄枝,中航信董事长徐强也表现愿意同中航协、全国各机票平台一起坐下来“和谈”。
目前国内有资质的代理商约为5000家,而黑代理的数字可能超过10万家。自从 “封杀门”开端后,中航信和平台商一直水火不容。尤其是本月20日,中航信在国资委网站上发文称,大批没有通过正规渠道接入中航信系统的机票平台侵犯了知识产权,盘踞了60%的系统资源,危及系统安全,并导致黑代理繁殖。这一言论曾让双方抵触升级。
对于中航信的责备“联盟”曾迅速回击,称之为“借口”,事实上,中航信不给机票平台正规接口,平台通过别人间接拿到的接口也是按流量缴费,中航信只是借净化市场、保护旅客权益之名行垄断之实。
在如此针锋相对后,“封杀门”竟然很可能以和平方法结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昨日晚8点,一位“联盟”中的平台高管告诉记者,看到中航信的回应,自己终于能好好吃顿饭了。由此不难看出,虽然艰苦重重,但机票代理行业正用自己的方法突围。
大代理商可引入风投
小代理商应拓展多重分销模式
在航空公司和中航信两面夹击下,中国现有的约5000家代理商如何才干活下去呢?
民航专家綦琦认为,只有转型才有生的盼望。他介绍,国内代理商可以分为4类,大型国内票代(通常指某大区某航空公司出票量前10名票代);中小型国内票代;大型国际票代以及中小型国际票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