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业内人士分析,格林豪泰进军日本市场,意在避开与本土经济型酒店的直面交锋,寻找更多的市场增加点。而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网颁布的《2009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排行榜》显示,格林豪泰位于排行榜第六位,与如家、锦江之星、7天等相比,实力相对弱小。记者从格林豪泰加盟服务部得到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格林豪泰国内门店数为530家。
走出国门是否意味着放弃国内市场?“格林豪泰对国内市场的开辟也是非常器重的,但这与走出国门并不相抵触。”徐曙光说。
在徐曙光看来,经济型酒店在二三线市场将大有可为。“二三线城市多是以星级酒店为主,经济型酒店发展未成范围,因此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发展空间很大。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物业成本居高不下,经营状态受市场影响,相对来说二三线城市物业成本较低,入住客源也就是本地休闲的比例高于商旅出差,越是低级别的城市,上述特点越是明显。而经济型酒店拥有统一品牌管理和营销服务,完备的中央采购、监控、质检等服务,而且有才能培养出大批优良的酒店管理人才,房间价格仅在百元左右,对当地的三四星级酒店是很大的冲击。我们认为在二三线城市发展经济型酒店具有良好的市场远景。”
扩大之路充满风险
按照格林豪泰的计划,未来五到十年内将在日本开出100家门店。“日本是个相对成熟的市场,再过五年或者十年变更不是很大。因此,可以预感到,拥有 100家门店的酒店在十年之后已经能够位列前几名了。”徐曙光表现。
不过有专家指出,中国酒店到海外扩大风险是相当大的。“中国经济型酒店到日本扩大有两个风险。一个是国外花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个是如果不熟悉国外房地产政策、劳工制度、物流配送等,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刘德谦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现。
事实上,格林豪泰在印度的扩大就充满坎坷。2008年,格林豪泰签约印度的四处物业,筹备开设酒店。不过,由于印度的土地所有权非常复杂,再加上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格林豪泰在印度扩大进展缓慢。
“印度土地所有权相当复杂,有时候一处物业可能拥有几十个所有者。因此在购置或者租赁物业的时候,要花大批时间进行调查,一不警惕就会引起纠纷、诉讼。”徐曙光说。
将格林豪泰开到日本,业界人士认为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在日本开酒店成本比较高,对日本酒店的经营模式需要必定的时间来把握,我们需要花时间断定自己的竞争力在什么处所,盼望能在一到两年后开出格林豪泰日本第一家酒店。”徐曙光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