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向阳
尽管海外扩大风险重重,但国内经济型酒店正在蠢蠢欲动。
7月27日,格林豪泰酒店管理团体发布,与日本连锁酒店公寓 Weekly Mansion Tokyo(简称 WMT)达成战略合作联盟,“曲线”进驻日本市场。
在经济型酒店鏖战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式下,格林豪泰似乎正在另辟蹊径。
共享资源谋双赢
“拓展海外市场取决于格林豪泰自身的国际化定位,这是公司一直以来发展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此前,格林豪泰就已经在越南、印度等地市场考核、开发酒店,此次进军日本市场,也是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稳步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举动之一。”徐曙光说。
据流露,作为一家由美国投资公司在中国创办的商务型连锁酒店,格林豪泰选择在环太平洋区域进行战略布点。“从地位上来说,这些地区与中国较为接近,在市场花费方面,与美国较为接近。”
此番进军日本市场,格林豪泰采用的是较为稳健的扩大策略:与WMT合作,逐渐熟悉日本酒店业市场。“到日本开店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与WMT合作可以学到日本酒店管理的奇特之处。”徐曙光表现。
在日本,WMT 具有较高的著名度,其客户重要为企业高端与商务人士,同时也拥有众多因观光旅游、接收各种培训测验而产生入住需求的个人用户。目前,WMT 在东京首都中心圈拥有550间客房。
据介绍,双方合作分为短期和中长期合作两种情势。短期合作打算包含双方网站的相互合作与推广,酒店品牌宣传,酒店设施的相互声援等。中长期合作是指双方会员共同享有格林豪泰与 WMT 的各项优惠促销运动,同时,双方也达成以代表团访问的情势进行酒店从业人员间的相互交换与共同研修的合作。
会员共享是此次合作的核心内容。“我们彼此推荐自己的会员到对方的酒店入住。由于出国观光的游客对境外的酒店不熟悉,他们盼望能够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懂得的品牌。” 徐曙光说,“与WMT合作可以满足游客的这一需求。”
而中国旅客的出境游为经济型连锁品牌走出国门供给了重大契机。“很多国内游客自助游到国外,于是酒店的品牌跟到了国外。”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张明厚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现。近年来,中日互访的游客浮现两位数的上升趋势。据日本政府观光局 (JNTO)2009年12月21日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09年11月份,访日的中国人为8.1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400人。
“通过六年的努力,我们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管理系统。”徐曙光说,盼望将格林豪泰在中国的经验复制到日本。
对于格林豪泰的海外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来自美国的格林豪泰原名为Green Hotel ,具有绿色环保的理念,更容易被国外所认同。
外拓与内延
格林豪泰海外探路的另一重背景是经济型酒店竞争不断加剧,行业面临洗牌。
2010年3月22日,商务部出台的《关于加快住宿业发展的领导看法》指出,要保持存量转化和集约发展原则,突破区域和行业界限,加快资源整合,增进经济型酒店品牌化和连锁化发展,要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将我国经济型酒店比重由现在的不足10%进步到20%左右。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将加大经济型酒店区域整合,中国经济型酒店业面临洗牌。
“经济型酒店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已经相当充分。”中国经济型酒店网CEO胡升阳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现。胡升阳认为,从1997年锦江之星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是产品竞争,即酒店推出的服务竞争,再往后便是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当门店达到100~200家的时候,酒店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信息和管理系统的竞争;而门店达到500~600家的时候,酒店之间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这个时候准入门槛变高,复制起来就相当艰苦了。”胡升阳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