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怡琳
8月3日,出售好耶62%股权获得的1.24亿美金正式打入分众传媒(Nasdaq:FMCN)账户。虽然与此前被迫退出的分众无线业务 (前身是凯威点告)相比,这笔主动性剥离交易价格不至于亏本,但分众传媒开创人江南春构建的 “数字化媒体帝国”也从此刻真正意义上成为过去。
从创立分众传媒至今,江南春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股东一起发明了无数个资本故事。在2010年的分众传媒珠海年会上,他却对所有的员工承认:分众传媒在此之前一直是缺乏价值观的扩大,未来的分众要回归主业。
出售好耶
在7月底出售好耶的公告刊发前,市场依旧认为这家分众旗下中国最大范围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正在筹备IPO。甚至,在3月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分众传媒高管也承认即将完成好耶38%的股份的管理层持股(下称MBO)的打算,并对包含好耶在内的电影院广告、户外LED网络以及互联网广告服务在2010年的净营收做出了3700万美元到3900万美元的预估。为什么会在这时候出售好耶给第三方银湖基金?
分众传媒副总裁嵇海荣表现,好耶独立IPO绝不是个抛给资本市场的幌子。“好耶的确在筹备IPO打算,但在要害时候人家要出手,而且要价不算太低。现在这个时间(经历过经济危机)和2007年没有措施比,我们感到这种方法比IPO可能更好,套现更快。对好耶来说也是好的前途,银湖的LP有微软,也投资了像Skype、MSN这样的公司,它在银湖旗下有更多业务整合的空间。”
不过,无可否定的是,出售好耶仍然对于改良分众的年度投资支出压力大有帮助。来自分众财报显示,分众传媒这几年基础每年的固定支出范畴是12亿至13亿元国民币。“交易结束,银湖的收购现金已经全部到账,加之分众此前账面上约6亿美金的现金流,分众传媒目前的现金流将超过7亿美金。”嵇海荣说,“目前,分众不缺钱。”
既然不缺钱,没有像外界所言的“缓解财务压力”,分众剥离好耶意欲何为?分众内部人士承认,这其实是延续了2009年以来分众传媒回归主业的调剂思路。“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当初的收购整合预期无法实现。”
“好耶是一家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分众本来是一个媒体公司。如果整合能施展效应,竞争格式很有可能会产生转变。”上述分众内部人士表现。
进入互联网范畴的这一步被江南春认为是分众传媒从生活圈媒体运营商向数字化媒体团体转型的战略节点。然而,业界同行却对分众的“跨界”持保存看法。
之后的形势令业界的忧虑成为事实。江南春的确未如愿以偿——尽管好耶公司的市场范围已经达到互联网行业的龙头地位,范围增加得非常快,但好耶的利润率始终只能保持在5%左右,这从某种程度上把分众整体的利润程度拉低了。
“更为重要的是,当初所等待的收购之后预期的整合效益并没有充分地施展出来。”分众传媒内部不愿具名人士表现,“这才是分众决定调剂业务,回归主营业务最重要的原因。”
变更
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分众传媒被这种江南春定义为“缺乏价值观”的扩大迅速打回了“本相”。市值在最高峰曾达到80亿美金的分众传媒,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股价遭遇重创,最低跌至4.8美金。
同样的问题也呈现在更早就被剥离的无线业务上。江南春在今年对分众业务扩大全面反思时承认,收购凯威点告公司手机广告业务时只考虑盈利性,但却缺乏是非观和道德断定。
对经济周期的毫无察觉和从楼宇广告到生活圈媒体到数字化媒体平台“没有价值观”的扩大——直接加速了分众传媒数字传媒团体幻想的崩溃。
面对股东,江南春现在说的不再是那个100%以上增加的故事。“我感到分众不再想成为什么广告帝国,分众要成为一个持续、稳固、健康成长的公司。”
“我认为分众的变更才刚刚开端,我们剥离了以前收购兼并的一些非持久性业务,而专注在生活圈媒体群的打造,缭绕花费者的生活轨迹形成立体组合和无缝化传播,还在不断延升。”江南春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