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 汤姆•米切尔 香港报道
全球市值最大的交易所香港交易所(HKEx)新任首席履行官李小加(Charles Li)表现,港交所正在为预期中的国民币国际化做出调剂,并盼望在交易时间上与内地交易所保持一致。
李小加表现:“国民币计价产品是未来所在,这毫无疑问。”他预计,在对于更多国民币投资产品的市场需求与谨慎的中国监管机构之间,将有一场“拔河赛”。
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已获准在港发行国民币债券。与中国A股市场挂钩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也在港交所交易。但中国政府迄今还未授权发行在香港交易所交易的国民币计价产品。
中国公司占到香港上市公司市值的近60%(10年前这一比例为20%),逾80%的资金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募集。
它们只能在当地股票交易所募集到港元,而且只有获得政府批准,才干将发行所得汇回内地、换成国民币。李小加表现:“目前人们只能在内地应用国民币,这是瓶颈所在。我们将与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合作,以便能够取消这些限制。”
李小加发布上述声明之际,港交所报告称,上半年税前利润同比增加4%,至27亿港元(合3.476亿美元)。
港交所已超过美国期货交易和清算机构运营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团体(CME Group),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按照其上市公司市值盘算)。在加快吸引“高频”和算法交易机构之际,港交所与其它亚洲交易所一起,颁布了升级交易系统的打算。高频和算法交易在西方交易所的交易运动中盘踞相当大的比例。
译者/君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