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研究员 王勇
现在的亚马逊可以说是集新、旧经济之大成,相比起来,无论在施展新经济的潜力,还是在融合传统商业模式方面,当当网都有相当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家》杂志】从创立之日起,当当就自夸为“中国亚马逊”,就目前格式与趋势来说,这只是一个难以落实的美好愿景。与百度某种程度的创新不同,当当网还停留在对国外同行早期模式的初级模仿上,在发展战略上的差距更是咫尺天涯。
亚马逊在电子商务(电商频道)范畴被誉为“神一样的企业”。贝索斯在1995年创办亚马逊,其后曾遭遇过“从天堂到地狱”般的质疑,1999年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随着互联网泡沫的幻灭,2001年《商业周刊》对其的评价则变成了“从好汉到零”。
但贝索斯没有在压力下丧失信心、转变初衷,他保持认为“机会仍在多元化”——即便这是当时让亚马逊陷于严重亏损的基本原因。当时看好他的只有巴菲特 ——亚马逊最大的债权人,巴翁曾公开扬言:“我在网上还是只为三样东西付钱:《华尔街日报》电子版,网上桥牌和Amazon.com上的书籍,我确信,他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巴菲特没有看错。在持续烧了整整8年的钱之后,亚马逊终于开端盈利。2009年,亚马逊的营收245亿美元,纯利润接近10亿美元,市值超过600 亿美元,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Google。近几年来亚马逊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加率。
亚马逊始终在创新,当人们习惯把它看成“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书店”时,它开端经营百货;当人们将其视为“网上沃尔玛”,是个B2C平台时,它引入了第三方商户,买通了B2C和C2C(这相当于在一家店内同时集成了沃尔玛、7-11和秀水街),引发了电子商务范畴的一场商业模式革命;当人们认为它将安于花费者市场时,它又面向企业用户推出了“弹性云”;当大家刚刚接收“云服务”的时候,它出人意料地推出了Kindle,为出版业和信息终端带来了颠覆式创新。
贝索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亚马逊是全球第一个注意到WEB2.0、长尾经济和口碑营销的企业(长尾的概念出自贝索斯,《连线》的编辑将其发展成为一本书),它提出“云盘算”概念并将其商业化,这比Google还要早。同样,它比苹果、微软这样的“终端之王”们更早注意到电子浏览器的未来,推出新的终端。
从企业发展逻辑来看,亚马逊却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极为稳健,看似眼花纷乱、处处开花的创新有着一条清楚的主线。亚马逊的定位——“我们是一家IT 公司!”贝索斯很明白电子商务将是新旧经济复合体,因为“商务”本身并不是新东西,物流、配送、仓储、营销等都是传统产业模式,新经济要以传统经济为师,线上线下必须联合起来。只有学好了线下,才干真正做好线上。
从一开端,亚马逊就没把自己看成是一家“网上书店”,它一直想做的是真正的电子商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书这种商品,运输、存储方便、花费者易于接收,非常合适开展电子商务。正是通过卖书,亚马逊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供给链系统、一流的IT基础建设,这也是成立后八年一直烧钱的基本原因,因此也奠定了亚马逊日后飞速发展的基础。
后续的一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依托世界级的供给链系统和IT才能,亚马逊可以轻松地从书这种简略的商品扩大到更为复杂的百货范畴。零售业务最大特点是有淡旺季之分,而亚马逊的所有IT系统配置都是按照峰值去筹备的,空闲时间怎么办?转租出去!“弹性云”就这样出生了。有了“云”就要有 “端”,Kindle于是顺势而生……
成立于1997年的当当,一开端,就以亚马逊为目标,有意识地进行了全面模仿,惋惜亦步亦趋的被动学习,后果越来越衰减了。也许,当当并没能真正懂得亚马逊,虽然两者早期都是在网上卖书。但是,图书只是一种初级商品,对亚马逊而言借此构建的是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与整合平台,但是当当似乎一头扎进去了,努力的目标长期限于“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似乎除了卖更多的书之外,别无远大幻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