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再次领会到当年中海油的愁闷和苦痛:尽管华为的出价高于竞争对手,华为竞购美国私有宽带互联网软件供给商2Wire的努力却以微弱差距失利,2Wire被英国的Pace以4.75亿美元购得。
价高者得,在这里失效了。
苦闷总是成双结对地赶到。也是在7月,华为对摩托罗拉移动网络基础设施部门的收购也未成功,这块业务被诺基亚西门子以12亿美元购得。
这个“安检”不寻常
难为华为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机构,专事审议外资收购,而其依托的,则是国家安全这样一个无懈可击的出发点。并且,自从中海油并购案之后,该组织对中国企业的对美并购警惕性成倍增加。
由于义务重大,CFIUS一般是不管闲事的,只是对涉及军事安全的事务十分在意,而高科技及电信资产也被视为特别敏感的目标。没措施的是,华为恰恰正是占足了高科技和电信资产两大要害词,被紧盯不是意外的事儿。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华为第一次倒在安全门之外了。
两年前,华为就曾尝试过对3Com的联合竞标,当时CFIUS还真放行了,但没成想,美国国会伸出长长的手,将这一联姻抹杀在了“婚礼”前夜。理由,依然是堂而皇之的,因为3Com公司向五角大楼供给防备网络攻击的技巧,那么,这样的公司落在中国人手里,还是不太让人放心,尽管政治家们在高唱中美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刻……
有了这面镜子,CFIUS很自觉地冲在前面当了黑脸,因为它知道,即便它不否决,身后的议员们也会否决的,还不如主动帮“领导”分忧。
对于一月两否,CFIUS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给出原因,因为其进行的审议属于“高度机密”,有理由不对外公开。而对于华为在美国的未来,美国政府也拒绝流露自己的思路,但从其他方面流出的信息表明,美国安全官员对华为持有着深深的疑虑。
这种担心,有技巧性的,也有战略性的。
正如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明白指出要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地位一样,美国的互联网战略也是不能接收其他国家赶超自己的。在美国人看来,互联网优势,不仅是技巧和经济优势,更事关国家安全,因为在21世纪,对于互联网和能源这两条生命线的把持,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
美国人对这些关乎大局的事情,从不含混,而且都是当仁不让。知道了这点,我们就会明白,无论华为如何热情地靠近华盛顿,宏大的冰山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化的。
愁闷的,并不只是华为。几乎是前后脚,美国政府还做出了禁止中资入股美国光纤制作商的举动:迫使一家美国光纤制作商放弃与中国唐山曹妃甸投资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打算。理由吗,则是耳熟得让人哭笑不得,据说唐山的这家公司可能会震动美国的国家安全。
安全忧虑,显然是美方对华为们关闭并购大门的要害所在。而对华为来说,机会也显得十分重要。
美国人在感叹朝鲜战斗时,曾经说过,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事情这三大问题。而具体在华为身上,就是事情该做,但地点成疑,而时间更是严重不适当。
如美国媒体所总结的那样,华为卖力张罗并购的时候,正是谷歌问题发酵之际,也是“老虎”高度紧张看着自己的食物的时候,想虎口夺食太难了。
华尔街的分析师显然要比华为悲观,在他们看来,未来两三年内,华为不太可能在美国市场取得重大进展,部分原因在于谷歌黑客攻击事件之后的中美关系状态。
掰着脚趾头想想,就会明白,在谷歌祥林嫂一般重复哭诉着莫须有的所谓中国黑客的攻击时,在希拉里比输给奥巴马还心疼地安慰着谷歌这个“弱者”时,在华盛顿神经兮兮地担心中国这个学生要超过并饿逝世老师时,你感到哪个想要持续在美国混的政客会给华为放行?
第二个中海油?
看到华为的窘境,中海油很遗憾地摇了摇头,一切都太像了。
当时的情况是,中海油给出了高价,也付了天价的公关费,但迎来的却是来自政府、国会、媒体多方面的狂风暴雨,不仅并购无望,而且还引发了美国对华更严格的收购审查。
相关阅读